1. 确定记录内核心话题
ibt 听力正式开始之前会有一个简短的内容介绍,之后屏幕上会出现一些和听力内容相关的,这些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下面所要听部分的核心话题。例如, listen to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 professor and student in a professor and student. 从这个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下面对话内容的场景:biology class,结下来会出现一个图片,里面文字为:friends of the earth, biology class.后面还会出现一个对话内容的图片。通过这些文字和图片,我们可以推断这个对话的主题为与人类地球有关的一个结构,这样机构主要会负责环保事 宜。确定主题可以让考生悬着的新慢慢落地。后面的长对话给出的文字和图片提示与对话类似。
2. 记录细节
确 定核心话题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记录与其相关的细节,主要的细节为what, when, where, who, why和 how等。注意记录对话和演讲中信息引导词和信息引导句后面的信息,例如, first ……, lets look at the ……, now, lets move on to ……, in the nest part of lecture,i d like to talk about ……
3. 具体的记录方法
1)主要记录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次词语所包含的信息量大,也是重读和重复的核心词汇。
2)采用简写、符号和缩写的速记法方法记录,例如:q.=question,ltd.=limited, +=and/plus, ?=question,/=or.此外,还可以用一些其它只有自己熟悉的速记符号来记录重要信息。
1、功能/目的题
该题型类似于主旨题,对于任何一个长段子,首先务必要把握的是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只有主旨确定了,才有可能去理解细节,做推断。
2、主旨题
一个段子的主旨往往出现在文章引言和开头处,而重复的最多往往一定是主旨!在听课堂演讲等学术性题目时,一定要首先把握文章最核心的主旨,主旨考题选项中过于细节的往往是错误选项;
3、细节题
主旨题和细节题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基本信息的理解能力(basic comprehension),可见主旨题和细节题的重要性。对于细节题,大家不要走入误区,觉得所有的细节100%会考到,所以去关注每一个小的细节点,以至于舍本逐末,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细节题,大家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ets只会考察我们和主旨有关的重要细节。
4、态度/ 推断
对话中的态度题要注意通过语气、语调、重读来推测;而由于演讲中的内容相对学术和客观,所以演讲中的态度题要注意通过形容词和副词的褒贬色彩来确定说话者的主观意图。推断题把握一条原则:正确选项往往不是文章中的直接表述,可能通过同意互换的方式来设置陷阱,迷惑考生。
5、组织结构题 / 分类信息题
6、内容连接题 / 排序题
最后的五六两种题型都是考察考生对于全文结构的一个综合把握,是对考生能力的最高要求,但是它同样也是基于对文章主旨把握的基础之上的。
关于笔记大家把握三个原则:一、在确定主旨的前提下关注信号词后面的重点词(前面细节题已做介绍);二、但凡分类信息题笔记中注意记录按什么分类,以及每一类的特征;三、排序题的笔记注意表明步骤和逻辑顺序信号词后的内容。对于笔记是新托福考试听力的重中之重,大家在最后几天一定要多加操练,熟能生巧。
最后托福听力考试冲刺复习方法和时间安排:
对于长对话部分,比如论文场景、图书馆场景(moratorium-罚金暂缓)等。熟悉场景的常考词汇和常考思路;对于课堂演讲部分,方法和题型前面已经介绍很多了,应该作为最后冲刺的重点。
问答原则
听段子时,还要特别注意那些含有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形式的句子或结构。往往问题就会做为考题,而对问题的回答就是考点所在,即正确答案的出处。
开头原则
听段子时,要特别注意听清段子开头的一两句话。往往topic(主题)会在这一带出现,而主题必为考点。
尾巴原则
同样,还要特别注意听清段子结束时的一两句话。往往conclusion(结论)会在这一带出现,而结论也必为考点。
人名原则
切记:听段子时,不论是文科段还是理科段,只要出现人名的地方,往往埋伏着考点。因为后面必有一道题会问这个人的地位、作用和所做出的特殊贡献。故含有人名之处必为考点。
找中心是托福听力制胜的关键,希望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能够多加注意这些方面锻炼,并最终在临场有一个较好的发挥。
1.熟悉题型及出题方式,总结听力中常见的场景,把托福的听力场景分类。
2.练习做笔记的能力:练习速记关键词、关键句。托福听力部分的新颖之处在于允许考生在听材料的过程中记录重要的信息点。
根据这一条最新要求,考生就要在平时的准备中做适当的练习,提高记录的效率,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速记下重要的信息点,包括名词、动词和其他重要的表达法。
3.练习听力中抗干扰的能力。在托福的听力测试中,有许多文章材料有较多的插入语和连接词,这样就给考生抓关键词、关键句的方面带来很大障碍。有许多章节信息量过于集中,不易于考生在有效时间内完成题目。
因此,考生在进行托福听力练习的过程中,应该集中精力抓住文章的主要脉络,对于其他的细节或偏题的段落应该大胆略过,确保自己的思路是按照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发展,这样在回答考生最畏惧的主旨题时才能不被字面的意思所干扰。
4.强化托福听力词汇。在平时的学习积累中,考生要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针对托福听力部分的出题形式,考生要以掌握单词的标准读音作为主要目的,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强化的目的。
托福听力的语速与现行托福听力的语速相似,无较大变化,而且发音非常清晰标准,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练习并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尽量模仿标准的语音,这样既可以达到练习听力的目的,又可以达到提高口语的目的。
很多人在初期训练的时候感觉太难实施,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开始训练的时候就边听边写, 听和写相互影响, 对自己的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以至于难以实施。请大家一定要注意不是要求听的过程全部将内容写完, 一定要留出专门的时间停止播放磁带来专门写出内容;
一 般将听写过程分为三遍, 少数高手可以分两遍写完, 最好使用两种或者多种颜色的笔,分别书写第一第二第三遍,用以区别每次的听写内容。听完第一遍, 可以按照自己脑子中的印象进行加工处理,把自己脑中的信息都写出来,即使自己此时使用的单词和原文有出入也尽量写出来, 这样在第二第三遍的时候可以加以修改。
整个听写的过程中,第一遍是最重要的, 第二三遍是补充和修改。
听写过程中不必追求书写, 但求速度, 最好能准备多张纸张, 每一张写2-3道第一二部分的对话题目为宜。
随 着听力和听写水平的提高,逐步养成边听边记边写的习惯,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效果.建议考核标准为: 100%* (听的过程写出的内容)/ ( 听写的总内容)。可以写出单词的缩略词,以帮助自己节省时间, 对于单词也是要求写到自己能看清楚就可以了。人名地名可以只写首字母。可以形成自己的单词缩略词体系, 以便提高上述。考核标准以及整体听力水平。
第一遍写大意
第一遍听的时候中间不要停下来,要把全文听完,并试着在本上做笔记,劲量把文章的大意听出来。即听完后问自己文章说了什么,至少要知道是哪个场景的。如果连这个问题都答不上来,就再听一遍,劲量听出来。
有些同学会觉得开始就这样做很难,但是要知道托福听力就是只放一边就做题,在这中间也是要一边听一边记笔记。这种方法就是逼着自己适应这样的做题方法。当然如果当开始效果不好时,也不要泄气,坚持一段时间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
第二遍补充文章的框架
这是在第一遍听文章大意的基础之上在进行完善,补充,使笔记能够记下来文章的基本框架。即文章说了那几件事,有几个观点或者有什么类型的事务。这个就是要练习把握文章的主线和抓住文章的结构。记的笔记应该有文章的大致结构,可以看出文章讲了那几件事。
如果没有听出来就再听不断的听,全段的听,在前面记下内容的基础上不断的补充,直到对其主要内容差不多清楚了,记下的内容也差不多可以复述这段话了,就可以进入一句一句,停顿下来精听。这两个步骤,要全段的听,中间不要停。
第三遍以句为单位听
一 句一句的听,在前面记下的内容上修改和补充,直到全篇精听完成。如果一些句子很长或者有很多场的单词表达了比较复杂的意思,课一分成几次听写完,但是注意 在分不同几次时,每一次都要在表达完一个意思后再停,即要以意群来听写,不要再没有弄清楚讲什么的情况下就很不知所以然的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
这样有助于把握句型,分析句式。一些听了很多遍也没有听出来的,暂时放一放,先把全文听出来,然后再对全文整理一篇,看主要内容,意思是不是出来了。再对难点重复听几遍,看是不是有所改善。
对照原文
听写完后,对照听力原文,看自己错在哪里,这个总结很重要,可以最好,最明显的反映出你的弱处。如一些爆破音,连读,美音和英音的差别。还有很关键的是漏洞,就是这个单词认识但是就是没有听出来,说明发音不准或者对他的发音不熟悉。
最后就是要把不认识的生词查出来,读会。然后看着原文跟着mp3读几遍。这个总结过程是新托福听力能力提高的关键。因为,前面的听抄是你真实水平的体现,这样就能真正的发现问题,然后再针对性的练习,提高。
◎概念
抽 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抽象派这个字第一次运用在美国艺术上,是在1946年由 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寇特兹robert coates所提出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词用以定义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 起人的情感。
◎特点
认为艺术是抽象的,且主要是即席创作的。
从技巧上说,抽象派的最重要的前身通常是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强调的无意识,自发性,随机创作等概念,在后世被杰克逊·波洛克随意溅滴在地板上的油彩画作不断运用。一般认为,波洛克是以马克思·爱伦思特max ernst的作品为学习对象的。
抽象派之所以能自成一派,原因在于它表达了艺术的情感强度,还有自我表征等特性。这跟表现主义反具象化美学,和欧洲一些强调抽象图腾的艺术学校:如包豪斯,未来派,或是立体主义等,都有呼应。抽象派的画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的特异感觉。
◎地位
它 是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美国兴起此艺术运动跟当时纽约想要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中心是有影响的。 也是二战之后西方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的运动,享有的地位无与伦比。它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自此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西方现代 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代表
杰 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最能显示这一风格在观念上和手法上的特征。自1947年起,他采用了将大幅画布平辅在地上,再在它周围走来走去,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 的画法。绘画的过程变得像某种祭礼中的舞蹈,他整个身体都在运动。催眠状态般的专心致志和彻底的身心投入,是一幅画形成其"独立生命"的关键所在。他的作 品一旦完成,那些密布画面、纵横扭曲的线条便传达出一种不受拘束的活力,随心所欲的运动感,无限时空的波动以及其内在的力量。
罗 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可算作抽象表现派运动的组织者,他是一位学识丰富、精力充沛的艺术家。他早先学习历史、评论和哲学,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随着 抽象表现主义开始形成,马瑟 韦尔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1947到1948年,他是具有影响的杂志《可能性》的编辑之一,1948年他和三位著名画家威廉·巴齐奥蒂(william baziotes)、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和马克·罗思科(mark rothko)一起,创办一所艺术学校。1951年他出版了一本达达派画家和诗人的作品集,这本书的出版是新达达派诞生的最早信号之一。
弗 朗兹·克兰(franz kline)的作品也是如波洛克一样属于动态性的。40年代,他热衷于线描,特别习惯于画小幅的黑白速写和细节,他在细节中研究单一的母题或空间关系。 1949年的一天,他用幻灯机放大一些速写,这启发他发展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在白色画布上,一些大尺度的黑色线条,除了线条,别无其他,更没有具象的东 西。画面中的空白与强有力的黑色笔触一以生动,甚至某些飞白看起来更有意味。
人们看他 的作品,也能理解"行动绘画"的含义,笔的运行在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徐、疾、通、滞、转、折、进、退,这一点与中国的书法产生了暗合。不管他有没有受到 东方书法的影响,他的画在"计白当黑"的原则上与东方的书法是一致的。而且在削尽冗繁,只取黑白两色,以少胜多,达到更有深度的美--这样的美学趣味与东 方的书法艺术十分接近。
抽象表现主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如波洛克这样强调力量与动感,充满激情;另一种则是更纯粹的抽象,给人以宁静,罗思科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罗思科出生在外国,1913年从俄国来到美国,当时只有十几岁。他的早期作品带有超现实主义的痕迹,后来逐渐变得单纯。
到 了1950年他已完全抛开了具体形象,作品常是几个空白的长方形画在涂了色的背景上,边缘并不明确,因而它们的空间位置也是模棱两可的。这种空间感也是我 们在波洛克的作品中所熟悉的,找不到有深度的空间,而这种很浅的空间忽远忽近,不可捉摸。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长方形空间而起作用,造成一种温和而又有 节奏 奏的脉动感,不清晰的交界处隐隐地藏住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阿德·莱因哈特 (ad reinhardt)在30年代末就开始用几何形和矩形作构图试验。40年代,他以拼贴画为载体,开始超出立体主义的图案和空间,使用一种自由的图案。这 些图案把个人的笔法、含意和传统构图的运用减到最低限,使作品独立于它的作者而有了新的生命。50年代初,他用单一的色彩绘画,如红色和非常深的、近似于 黑色的绿色。60年代,他多用蓝色。之后,在单色块中出现一些内在的形象,以明度或调子微妙不同的色彩组成更小的矩形,正方形,或者正十字形。
巴 尼特·纽曼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中最为理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充满着神秘感和不可知的东西。在一篇未发表的论文,或者说是"自白"中,纽曼阐发了他的 观点,明确指出他艺术的题材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是创造的神秘与人类存在的含义。在其他的许多文章中,他写道:"……(艺术家)以他的欲望、他的意志来建 立有序的真理,那便是他对生命与死亡的神秘性的态度的表达。可以说,艺术家像一个真正的创造者那样探究宇宙。恰恰是这一点使得他成为艺术家。
类似的托福听力背景知识对于一般考生来说平时很难接触到,所以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主动积累这方面的背景知识不论对备考托福还是增强个人知识储备都是很重要的。
熔炉---the melting pot
美 国的别称。因为美国是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移民融合组成的国度。这些移民说的英语不像英国人的英语那样具有较强的阶层性与地域多样性。他们形成了 相似的生活习惯与礼节;城乡居民的差别也不像其他国家的那样明显。美国社会虽然竞争性强,且存在着种族歧视,但它在同化来自不同民族的移民方面又表现出相 当大的弹性与包容性。因而,形成了全新的整体文化与共同的民族意识,使美国成为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美国人的人生观是基于个人奋斗、自我管束与竞争精神 之上的。
雅皮士与雅非士---yuppies and yuffies
雅 皮士是美国人根据嬉皮士(hippies)仿造的一个新词,意思是年轻的都市专业工作者 。雅皮士从事那些需要受过高等教育才能胜任的职业,如律师、医生、建筑师、计算机程序员、工商管理人员等。他们的年薪很高。雅皮士们事业上十分成功,踌躇 满志,恃才傲物,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与嬉皮士们不同,雅皮士们没有颓废情绪,不关心政治与社会问题,只关心赚钱,追求舒适的生活。雅非士意为都市中失败 的年轻人。他们虽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无法与雅皮士的生活相比,但又不愿意有失落感,并发誓要找到自己的归宿。
山姆大叔-uncle sam
它 是美国的绰号与象征。山姆大叔的英文为uncle sam,缩写是u.s.,正好与美国的英文缩写相同。但它怎样成为美国的绰号和象征的呢?普遍的说法是:1812年,美英战争期间,美国特罗城有一个专门 供应军用牛肉的商人(也有的说是军事订货的官员)名叫山姆尔?威尔逊(samuel wilson,1776—1854),人们平时都叫他山姆大叔(uncle sam)。美国政府收购他的牛肉箱上都盖u.s.字样。人们遂开玩笑说这些盖有u.s.字样的箱子都是山姆大叔的。后来 山姆大叔便成了美国的绰号。19世纪30年代,美国画家又将山姆大叔画成一个留有山羊胡子的瘦长老人,帽子和裤子都有星条旗的标志。
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
黑 色这一词,源出耶稣殉难日(good friday)。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暴跌,因这天是星期五,故称股票市场的黑色星期五。10月19日纽约股市的股票指数普遍 大幅度下降,超过了1929年10月28日引发经济大萧条的股票暴跌纪录。这天开市不久,即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纽约股市创下了破纪录的股市交易6043 亿股,使得美国几家大公司损失惨重,上市的5000家公司的整个股票价值,一天中就折损了5000亿美元。股值暴跌迅速度卷世界各地大金融市场,引起了西 方的极大恐慌,这次股票暴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股市最糟的一次,也是华尔街有史以来下跌幅度最剧烈的一次。
汽车旅馆---motel=motor+hotel
汽 车旅馆起源于公路两旁独立经营带有停车场的小旅馆。60年代初随着汽车逐渐成为美国、英国、欧洲、加勒比海地区和日本的主要交通工具,这些旅馆的规模也不 断扩大。一般汽车旅馆有游泳池,大多数房间配有电视。进入70年代后,一些国家政府允许个人以联营汽车旅馆的名义,从事独自经营。这样,只需较少的投资, 即可为联营企业获取较大的利润,从而加快了汽车旅馆业的发展。尤其是北美的汽车旅馆比任何地方都多。
很多人在初期训练的时候感觉托福听力听写太难实施,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开始训练的时候就边听边写,听和写相互影响,对自己的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以至于难以实施。
请大家一定要注意不是要求听的过程全部将内容写完,一定要留出专门的时间停止播放磁带来专门写出内容;
一般将听写过程分为三遍,少数高手可以分两遍写完,最好使用两种或者多种颜色的笔,分别书写第一第二第三遍,用以区别每次的听写内容。
听完第一遍,可以按照自己脑子中的印象进行加工处理,把自己脑中的信息都写出来,即使自己此时使用的单词和原文有出入也尽量写出来,这样在第二第三遍的时候可以加以修改。
整个听写的过程中,第一遍是最重要的,第二三遍是补充和修改。
托福听写过程中不必追求书写,但求速度,最好能准备多张纸张,每一张写2-3道第一二部分的对话题目为宜。
随着托福听力和托福听写水平的提高,逐步养成边听边记边写的习惯,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效果.建议考核标准为: 100%* (听的过程写出的内容)/ ( 听写的总内容)。
可以写出单词的缩略词,以帮助自己节省时间,对于单词也是要求写到自己能看清楚就可以了。人名地名可以只写首字母。可以形成自己的单词缩略词体系,以便提高上述。考核标准以及整体托福听力水平。
托福听力:语音知识不扎实
扎 实的语音知识是听写慢速英语录音的基础。准确地抓住了语音,即使是生词,也不难根据其发音从词典找到答案。反之,如果语音知识不够,即使是自己会的词也不 一定能听懂,更不用说真正碰到生词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语音训练,虽然记住了数千个或上万单词和大量语法知识,可以顺 利地阅读书面英语文章,但听不懂用词量只有1500余个的慢速英语广播。
语音知识不扎实的表现形式有以下一些:
(1) 读音不正确或根本不会读。不少人脑子里的英语音形脱节,记住的只是英语单词的字母拼写(形状),而没有正确的声音印象,不是不会读就是读得不对。看写在纸 上的英语,能根据其拼写确定是不是认得,但是听到一个英语单词的正确发音,由于与自己脑子里不正确发音不一致,以为是生词。
重音正确与否对于听力的影响极大,例如有的人能听懂 resign,但听到resignation时由于重音的改变而听不懂。
某些词英美读音的区别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schedule、 missile等。
(2)虽然能正确地发音,但是没有熟练到能立即反应的地步,所以听到以后需要反复思考才能明白其含义,因而感到应接不暇而听不懂。
(3)不适应连读,尤其不适应外国人地地道道的连读。初学者在听写中常常听不懂录音带上外国人的原声,但若由中国人再重复说一遍,他就有可能听懂。我们提高英语听力的目的是为了听外国人讲英语,而不是为了听懂中国人说英语,所以一定要以能听懂录音带上的原声为准。
由于不适应连读,常常会把两个词误以为是一个词,例如把a part听成apart,把aspecial way听成especial way等等。
有时也会把一个词误听成几个词,因而听不懂。例如把un- derground一个词听成under the ground三个词,把especially一个词听成aspecial1y两个词等等。
(4)听不出介词、冠词、连词、助动词(a、an、 the、of、in、at、or、is、was…)等。播讲人在读这些词时一般都是弱读,既轻又快,一带而过。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是很容易听得出的,这是 起步阶段听写中的一个难点。笔者在批改初学者的听写记录时向他们指出某处有这类词没有听写出来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一般都是有吗/。但是有了疑问后再去 听,才感到好像是有一个词,反复听上几遍以后或许能听出来。真是初听似没有,越听越有,超听赴像,起听越是。没有亲身实践过的人不太相信这一点,认为这些 简单的词应该是最容易听出来的。其实不然,实践证明,能否听出这些词是衡量英语听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这里的关键是听不出来,不是写不出来。解决这个难 点的方法只能是多听,多练,久而久之就习惯了。一旦到了能听出这些词时,别人间你是怎么样听出来的,你的回答可能是我听着就是有,不一定能说出什么要领 来。到了这个境界,说明已经适应这些词的弱读了,听力大大地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