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成绩
华人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有教育专家说,华人对教育的重视远远高于普通美国家庭。美国人将家庭过半收入用于买房、交通,而华人将家庭一半以上收入用于子女教育,高出普通美国人家庭17倍。
很多第一代移民移居来美,最大的心愿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和生活的环境,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将来可以考上名校,毕业后当医生和律师。这也造成华裔家长一味看重孩子在校成绩,看重孩子将来在哪里就业。华裔大学生成绩优异、就业良好也是必然结果。
拼就业
今年全美大学应届毕业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半数人将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困境。但是,华裔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状况比其他族裔要好些。今年的全美大学毕业生有很多人没有立即进入就业市场或屈就服务员、收银员等低薪职位,还有部分人毕业后选择旅行没有立即就业,也有人不停地更换工作打短工。一位加州的大学教授指出,按族裔区分的话,华裔大学生整体教育基础、尤其是数理学科比其他族裔好一些,就业状况也应高于全美平均水平。
从全美华人整体就业状况看,华人就业有两极分化现象,华人中有57.2%的人从事管理、软件开发、会计等高级白领工作,这一比例远高于美国的平均值32.4%。剩下的华人在从事厨师、服务员、收银员、纺织工人等低收入蓝领工作,这些低收入的蓝领父母会把希望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努力读书,改变命运,将来从事白领工作。
很多在美国生活的华人都会描述他们渴望的中产生活――满意的薪水、城中的公寓、乡间的别墅、每年的度假。只有找一份体面稳定、收入不菲的工作,才能满足他们最大的愿望。
提能力
华人移民美国已有160多年历史,早年的移民,学历不高,多靠打工谋生。在全美各地唐人街,靠小生意起家的华人比比皆是,有摆摊的、有开餐馆的、有在超市打工的。为了让子女不用每日辛劳,能够在写字楼里找到工作,成为真正的白领,华人对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对子女学业成绩要求也极为严格。
很多华裔大学生被美国同学称为书呆子,他们从小一味读书,不够独立,不参加社会实践,没有团队精神,不关心政治。美国学生一走进大学校门,就要开始独立生活,租房、洗衣、做饭,样样都要自己解决,还有很多大学生已经不向家里要钱,学费靠贷款,生活费靠打工。一些家境较好的华裔大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一进大学便埋头苦读,保持教室、图书馆、宿舍行走路线。他们一般不参加社会活动,生怕浪费学习时间,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是他们的愿望。
华人要真正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需要具备多方面素质,比如人际关系、服务意识、语言和形象等,更重要的是,了解美国社会。这需要更多华人父母改变观念,不要一味追求成绩。融入美国和成绩优秀一样重要。
眼下,国内各高校陆续迎来了新生报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带来的不只是学习内容、方法的变化,还有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改变。高校帮助新生尽快适应这些变化,将为他们整个大学生活甚至一生带来很大影响。然而,对于大多数国内高校来说,大学的新生教育,目前还仅仅局限于拉个横幅、摆个摊位、开个迎新会这些简单的表面文章。
在这方面,美国高校的一些传统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高校的orientation意为新生向导,就相当于我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实施得早的从高中阶段开始,但通常是在新生入校时。它被视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起点,其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注册率、留生率(不转学不退学学生的比例)和学生满意度。
生源竞争催生向导课
早在1888年,波士顿大学就为新生开设了导向日(orientation day), 以帮助新生做好定位。20 世纪初,美国一些高校开设了可获学分的学院生活课程(the college life course),主要由学术委员会通过演讲和访谈的方式对学生的大学生涯进行教育和引导。当时大多数课程主要关注学生对环境的转换与调适,部分也关注学生将要经历的学术经验。
20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高校面临适龄入学人数下降、大龄学生增多的局势,新生向导的开展和成效直接影响到留生率和学生满意度,事关学校的生死存亡,因而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较以往的进展体现在
项目的时间拉长,从一天扩至5天到10天;
项目的对象不仅是学生,还扩至学生父母及家庭成员;
项目的承担者不仅是专门的项目老师,学生干部也参与其中,帮助新生熟悉与适应环境。
20世纪90年代,数据库、视频会议、数据管理系统、因特网等技术的引入和开发,使新生向导活动进一步发展。
第一波攻势4月打响
美国高校新生向导模式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安排在4月的入学前模式(the pre-enrollment model),安排在第一学期前期的新生周模式(the freshman week model),以及安排在第一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新生课程模式(the freshman course model),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往往可以联合采用。
为了争夺生源,美国部分高校把新生向导提前到入学前的4月进行(4月30日是决定接受录取的最后日期)。既面向已录取的学生,又面向那些决心未定、忙于择校的生源;既针对新生本人,又针对其家庭成员。
形式从大规模的校园参观,到小型的团体会议。内容包括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学校服务,帮助学生进行学术和生活方面的调适,提供与教师、员工、老生的谈话,提出专业选择和第一学期/学年课程的建议等。由于项目启动早,学生可以及早体验大学生活,消除择校的迷茫,还扩大了高校的知名度。作为战略性招生计划的一部分,入学前的新生向导是学校对外宣传和吸引学生入学的手段之一。
在这期间,高年级学生会带领新生熟悉校园环境,包括如何用餐、如何使用洗衣机、如何在图书馆下载打印文件,甚至还会带新生到教学楼踩点。
开学前一周先办新生周
新生周是美国高校最主要的新生向导模式。被美国高校录取的学生,除收到从学校寄来的套餐外(包含时间安排、课程介绍、学院概况、学校概况、导师介绍等相关信息),通常会被邀请在正式开学前到校参加一个重要活动,即新生周。
新生周既有学校组织的活动,也有学生会、院系组织的活动,学校和学生会的活动偏重生活,院系的活动偏重学业,内容无微不至:作为新生咨询顾问(first-year advisory counselor)的高年级学生将带领新生熟悉校园环境;丰富的社团活动可供新生自由选择,有为热爱艺术的新生提供的艺术活动,为热衷户外运动的新生提供的户外活动,还有要求国际留学生参加的留学生活动;残障事务办公室(disability office)会针对残障学生,专门组织向导活动;除校长的官方讲话和致辞外,新生还可以在同学业导师(academic advisor)的自由谈话中具体了解到如何使用选课系统,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合理安排第一个学期的课程,以及将来的专业选择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在新生周上结交的校友和老师,可能成为大学时代乃至一生中最亲近的朋友。
专门帮学生发展批判思维
美国高校传统的新生课程模式旨在帮助新生适应必需的学术和社会环境、发展批判性思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创设的新生讲座(freshman seminar)是今天美国大、小院校中运用最为普遍的环境熟悉与适应项目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学术指导、人际关系、时间管理等,新生必须修满入学教育课程学分方能获得后续学习的资格。这样的入学教育课程更为系统,因此能为新生提供较多内容和较长时间的指导。
教师高年级学生都参加
美国高校最初的新生向导一般只由学生事务专员(staff)来承担, 随着项目对学术的关注越来越重,教师(faculty)也开始参与进来。另外, 高年级学生也是重要的组织者,同学生事务专员和教师一起构成实施该项目的庞大团队,并由专职或兼职的项目负责人领导,直接向资深学生事务领导(ssao,senior student affairs officer)汇报。项目负责人被赋予能够按教育目的计划、执行相应活动的职权,同时对其能力也提出较高要求:必须具备对学生成长和发展问题的敏锐观察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专业能力,以及与多部门合作共事的能力;在院校间有很高的威信,能处理复杂事务,既沉稳冷静又富有激情。美国新生向导活动全员参与的特点,使其成为大学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美国高校对新生向导活动还有一整套的追踪评价体系,包括注册率、留生率、住宿信息、学生家庭信息等,项目评价包括项目的时间安排、目标、任务、内容与组织等。追踪评价的经验和教训将作为来年工作的借鉴。
公寓管理处装瞎
在诺曼市,靠近学校的公寓租金较贵,远离学校的房屋租金是便宜,但没有公共汽车,只能自己开车。想吃点快餐,步行范围内的基本没有。采购基本烹饪食材必须靠蹭车。考虑到中国国内媒体报道的美国安全问题,我和同行的女生还是决定租下学校旁的一间公寓房,月租超过1000美元。
在美国租房,大致程序是这样的:公寓管理处会根据你要入住的人数来推荐相应大小的公寓,一般而言,两人间就只能住两个人。然而,很多印度人、越南人,往往是两人间里住了4人到5人。对此,只要不逃房租,公寓管理处也就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房屋保证金难回
公寓管理处一般由经理、签约人、前台接待和维修团队组成。经理通常身居幕后,没有大的纠纷,一般不会出面;签约人则会全程伴随房客。
当你选好户型,签约人就会带你到样板房参观。当你满意户型,选定楼层之后,就需要坐下来签一大堆文件和缴纳一大笔费用:首先必须缴纳的是房屋保证金,100美元到200美元以及头期房租。房屋保证金一般是有去无回,到了租约结束时,有些公寓管理处会以维修、地毯、墙壁等种种问题把这一款项尽可能截留。
公寓通常禁养宠物
租房合约少则一两页,多则十几页。通常,没有人能耐心细看,多数也是关于赔款细则,比如迟交了几天房租要罚款,在公共地方堆积杂物要罚款。多数公寓禁止饲养宠物。如果允许饲养宠物,那么就要缴纳20美元至100美元的宠物保证金。
尽管租房合约是有利于房东的,然而美国法律是站在房客这一边的。即便房客没有支付房租,房主也不能以各种方式,甚至通过暴力手段,来驱赶房客,一切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公寓管理处的一位工作人员私下说,以前,有四五个印度人租了个一室一厅的房子,有两个月不交房租,一直拖着。有一天,当公寓管理处的人上门催房租时,发现早已是人去房空,而且地毯被烧烂了,墙壁漆黑。再一查,这几个人早在几周前就乘飞机回印度了。
施法挑战管理处
我曾经租住了一间非常破败,且迟迟得不到维修的公寓房。于是,我索性向律师求援,向公寓管理处开战 。
经过查询得知,在美国,留学生每学期交的高额学费中涵盖了律师费。在大学里,除了法学院还有一整套律师团队,无论你是否惊动他们,学费里的这笔钱,都会被扣掉。与我对接的律师在电话里做出了安排:首先必须发出类似通告的信函,一定要用挂号信邮寄保证对方(公寓管理处)能收到,以便作为今后上庭的凭据。
还未等我去邮局寄发信函,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通过猫眼发现,是三个年轻白人青年。一进门,其中一个人就拿出几页纸,说了一通;另外两人也是义愤填膺的架势,原来他们都是我所在公寓的上下楼邻居。在其法学院同学起草的一份文书上,满是公寓管理不善受害者的签名。随后,我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两天后,公寓楼内就出现了一大批房屋维修人员。
行前都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个人自用物品
对于个人自用的生活用品,欧美等国一般没有限制。对于入境旅客所携带的美元或其他外币(包括旅行支票),一般都准予进入,但旅客应该如实申报。出国人员在进入某国的口岸之前,国际航班的服务小姐一般会发给每位旅客一份入境时通关用的海关申报单,旅客应该如实申报,包括随身携带的外汇及旅行支票。对于入境携带的礼品,超过一定限额的海关要扣税,如到美国礼品价值超过50美元的就要扣税。
行李规定
南航方面提醒,赴美旅客的免费行李额为两件,每件不超过23公斤,一件行李的长、宽、高总和不超158厘米,两件行李的长、宽、高总和不超过273厘米。行李内禁止托运打火机、火柴、液态物品以及纸质资料、货币、有价证券、电子器材等。行李上应拴挂小卡片,记录旅客姓名、联系电话以及往返城市。
其他注意事项
护照有效期必须超过6个月。
需持有效的回程机票才可入境美国。也就是说必须在国内买好回程机票。若是打算到了美国再考虑回程日期订机票,那么很可能会被拒绝入境。
无签证转机有限制。从中国以外的一些地方转机进入美国而不持有美国签证的游客,美国将拒绝入境。
到美国就医时应该注意什么
1.查信息
美国医院林立,因此对初抵异地的中国学生来说,有时的确不知如何去就医。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大城市的中国城里有不少中国人开设的诊所,从跌打损伤、耳鼻喉科到开刀、针灸等,一应俱全,而且收费较低。留学生可以从发行全美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分类广告中找到此类诊所信息,或是查阅当地电话簿中的分类广告。
2.须预约
在美国,无论看什么病都必须先电话预约挂号,切莫贸然前往,许多医生都不会接受未预约的病人。美国的医疗费用昂贵举世闻名,因此建议留学生尽早参加医疗保险。一般来说,美国高校都有学生保险制度。留学生平时最好随身携带医疗保险卡和信用卡,因为就医时,医院多半会要求病人填写医疗保险公司名称、保险期限及号码。保险公司通常会要求就医者先付清自付款(deductitle)部分。
3.忌省钱
对留学生来说,头痛、发烧、伤风、感冒这类小毛小病,可去超市或药房买些药片自行解决。但如果是大病最好去医院就诊,千万不要为省钱而贻误病情。
4.找救济
对于病情严重必须住院治疗,但又因经济原因没有参加医疗保险者,美国有些州(如加州)和医院会帮助病人寻找一些慈善团体提供救济。
5.呼急救
如果不幸遭逢意外,诸如:摔伤、碰伤、割伤、枪伤、车祸及心脏病突发等,需要有人伸以援手时,均应立刻拨打911紧急救难电话,呼叫救护车。据悉,英语不流利者,只要拨通该号码后,即使不说话,警车和救护车也会及时赶到。
1.了解所处的城市及周边环境:到了美国后,可以在周末或是没课的时候出去走走,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助于你更好地在这座城市生活和学习。
2.尽可能多地参加社团活动:美国高中有许多社团,他们会定期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多与他们交流,能促进同学关系,提高你的社交能力和口语能力。
3.了解美国的法律制度:例如曾有留学生将宠物放在汽车里,导致宠物窒息而死,最后被以过失导致宠物死亡的罪名告上法庭,这与我们中国的法律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要了解美国的法律制度,建立法制观念,防范下意识触犯美国的法律。
4.要学会独立生活:到了美国,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就要学着独立生活。要养成自己洗衣做饭、收拾房间的好习惯。并锻炼自己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小菜,一方面可以结交到美国当地的朋友,另一方面也能让在中国的父母放心。
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许多留学生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适应美国的生活环境?如何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让我们来听听留学专家给大家的几点建议吧。
1.了解所处的城市及周边环境:到了美国后,可以在周末或是没课的时候出去走走,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助于你更好地在这座城市生活和学习。
2.尽可能多地参加社团活动:美国高中有许多社团,他们会定期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多与他们交流,能促进同学关系,提高你的社交能力和口语能力。
3.了解美国的法律制度:例如曾有留学生将宠物放在汽车里,导致宠物窒息而死,最后被以过失导致宠物死亡的罪名告上法庭,这与我们中国的法律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要了解美国的法律制度,建立法制观念,防范下意识触犯美国的法律。
4.要学会独立生活:到了美国,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就要学着独立生活。要养成自己洗衣做饭、收拾房间的好习惯。并锻炼自己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小菜,一方面可以结交到美国当地的朋友,另一方面也能让在中国的父母放心。
美国政府对留学生打工有着严格的限制,根据美国政府的规定,外国留学生在校内打工,不需申办特别许可,但要注册维持全时学生身份。在学期中的每周工作时间一般限制在20小时,在假期时则可达40小时。这就是说一个注册的外国学生,可在校内自由合法打工。
对于拿着f1签证的国际学生学生来说,能找到一份不错的校外工作这种好事还是不多的,其实除了去校外工作,许多美国大学会在校内大量打工机会,这些工作大多较为轻松。相对于校外工作,其实在校内打工还是更轻松些,在校内打工的留学生除了赚取收入减轻经济负担,同时还能利用工作之便学习,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
学生服务中心:学生服务中心就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机构,每学期开学是学生服务中心最忙碌的时候,办理各种各样的手续都需要大量的助手,例如学籍登记和疫苗记录等等,这些工作虽然简单,但要找到此类工作还是有条件的,首先英语必须流利,在一个就是此岗位申请时间至少在开学前一个星期左右,否则你是申请不到的。
图书馆:美国大学图书馆环境安全,工作任务简单,还可以趁工作便利乘机饱览群书,是最名正言顺的半工半读的地方。由于没有安全问题的顾虑,图书馆工作是美国大学最乐于提供的工作,同时也是留学生们竞争的热门岗位,建议留学生到校后,尽早到图书馆询问有关信息,先下手为强。
计算机房:美国大学的计算机房通常会聘用很多学生担任计算机助理,为使用计算机的学生提供信息和现场帮助。如果你是使用计算机的高手,去这里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对于留学生们来说这一美差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
学校餐厅:美国大学的餐厅,除管理人员与厨师外,其它工作人员大多是聘用学生担任。餐厅的工作机会很多,虽然环境不如图书馆和计算机房,但工作轻松简单,还可解决吃饭问题。对于急于解决经济问题的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工作。
学校宿舍:美国大学本科生的宿舍都设有宿舍管理助理员,一般都由研究生来承担。这种工作除可享受免费住宿的好处外,还可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外,也不会占用很多的私人时间。
健身中心:高校健身中心的工作也是容易操作,比如管理球拍和更衣室等。健身房开放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工作的时间也比较长,一般大学的健身房都是从早上6点多开放到12点,工作时间比较长,但大多数时间还是比较清闲的,因为学生的锻炼时间比较集中,所以白天还是有很多时间在岗位上学习的。
此外,学校还有许多行政岗位需要人手,例如秘书,司机、清洁工等,这些工作都非常欢迎学生承担。学校内的一些商业机构比如书店,超市等也会雇佣学生,有兴趣的人可去申请。
关注点一:美国留学费用
说到美国留学,首先反应的是费用。可能很多人觉得美国费用太高了,如果比起来,美国是一个费用最高的国家,很多人就会觉得我是不是不应该选择美国,而应该选择别的国家,但其实大家可以来看,美国虽然是费用高,但它还发放相当比例的奖学金,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有很多学生从一开始都要留学去美国,很多人就是冲着奖学金去的,像以前申请博士拿全奖呀,等等,发展到现在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它的奖学金比例还是最高的。
关注点二:美国留学签证
从签证方面来讲,奥巴马也刚刚发表过一个演讲,说从今年明年开始要大幅度增长中国和美国学生的交流。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美国签证对中国学生会更有利。从美国来讲,很多学生申请并不是问题,中国学生还蛮优秀的,可能比较难过的一关是签证,因为签证考虑的因素特别多,象现在美国政府和教育界,对中国也是比较友好的,签证如果更有便利的话,相信对学生来说,一定是更好的。
关注点三:美国留学申请过程
美国大学申请过程相对于其他国家确实较为繁琐,如申请材料准备和语言考试等,比如得考托福,研究生得考gre、gmat。很多学生在国内读书,课程也蛮紧,很难有充分的时间来准备,觉得去美国很麻烦。这里可以用辩证的观点来说,如果一个大学对你的要求高,给你设立了很多的考查点,这些都是必须的。这会给你一个衡量自己的机会,学校在选择学生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一个非常详细的筛选,保证你去了学校之后能跟得上,也能够顺利地毕业,这对以后找工作也都是非常有利的。
关注点四:美国学校申请周期长度问题
很多人会说美国的准备周期太长了,需要提前一年来申请的。其实准备周期长是一件好事。美国学校考查的要点很多,除了分数,它还要看一些,特别是个人品质,个人素质,个人能力,研究生还会看你的实习经历,你的研究经历,甚至还要看工作经验。准备永远是越充分越好,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其实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难得的体验。
关注点五:如何选择美国学校的问题
家长担心美国学校太多了,质量参差不齐,还会有很多不太好的学校。其实这里有个金字塔的原理,因为你要堆积起来一些很好的学校,没有一定的数量是不行的。很难想象一个国家只有几所学校,却都是顶尖大学。美国大学众多,全球排名前100名的学校,每年美国都会占据50%。排名到50的学校,也就是全球最强的一些学校,除了美国还有英国。英国如果说你排名到30以后的学校,很多家长就会觉得已经不是他们心目中的名校了。但美国不一样,美国排名前100的学校,都是非常强的,甚至在排名100以后的学校,也是各有特色。还有家长不太了解的一些文理学院。中国学生现在看得最多的是一个综合排名,那文理学院在综合排名里根本找不着。但其实美国本科教育最好的还是文理学院。
关注点六:美国留学时间长度
从时间的长度来讲,很多人会觉得英国会更适合一点,比如读研究生,只有1年。但其实时间短并不是一个优势,如果你能花两年的时间在美国读一个很好的硕士,绝对会比你花一年时间学的东西要多。读出来以后你的知识和能力都会更强,对找工作肯定是最有利。
1、学校
第一印象是,nyu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校园。什么意思?看过《魔法师的学徒》或者《绯闻女孩》的同学可能奇怪,怎么学生整天在大街上跑来跑去,不像在学校里面。nyu就是这样,相比其它学校建筑比较分散,其主要建筑分布在华盛顿广场公园周围,少部分在著名的中央公园旁边和曼哈顿更南,以及布鲁克林。但这并不算一个缺点,相反,这种方式让nyu和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融为一体,是学校开放风格的一部分。黑色部分是学校的建筑,实体可以通过插在建筑上的紫色旗帜辨别。
另外,纽约的文化十分多元,各个民族的居民都有,学校的国际生也很多。不过各个学院有所差异,但据我认识的一位美国念完博士的哥哥说,计算机学院的研究生院(硕士和博士)通常大部分都是中国和印度学生,这个说法在我申请时了解的情况中得到了验证,纽约大学的计算机也不例外。其它学院的略有差异。但要知道一个事实: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国际生比例中最大,印度第二。所以在美国国际生中,中国和印度学生十分常见。
学校的公共设施十分完善,一般能想到的都有。nyu的建筑内,基本都有公共wi-fi信号可供上网,只需提供你的student id和密码即可。尤其图书馆要善加利用。其中bobst library是nyu九个图书馆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全美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就在华盛顿广场公园南边街对面,只需提供student id card就可以进入。里面可以自习,查阅资料,借书,在group study room和同学讨论等等,而且24小时开放,就算你想在里面过夜也行(但没有睡觉的设施,只是不会赶你而已)。可以带着笔记本去,有很多电源插座方便使用,就算你没有或忘带笔记本,也可以免费跟图书馆借pc或者mac。
2、交通
纽约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住校很方便,租房坐地铁也不是非常麻烦,当然,租房的话就得花点时间挑尽量好的地方了。
本科、硕士和博士的住宿费用是不同的,不过总体情况是住校比租房贵。这里是2012学校宿舍的收费情况(注意,放假期间宿舍不能住,不过学校可以另外安排住宿,但也要另外缴费。所以宿舍费用每学期算4个月,每学年算8个月)。
住校的话,较远的宿舍学校会提供校车服务,近一点的,步行也不过十来分钟。租房的话,通常是跟同学或其他人合租,可以在去学校前搜索nyu当年的新生qq群,跟同学联系好一起租房。价格是离学校越近价格越贵,毕竟学校的位置好。我提供一个直观的感受:合租每人每月500-600美元的,去华盛顿广场公园坐地铁35-50分钟;条件好一点的在新泽西的jersey city的newport,通常根据是住客厅还是卧室、大卧还是小卧在每人每月850-1300美元,去华盛顿广场公园坐地铁25-35分钟。
刚来的时候,会感觉到纽约的地铁系统十分复杂。不仅线路多,而且运行方式跟国内略有不同。国内的地铁,包括北京,目前都不是24小时运行,而纽约是。但24小时运行有个问题,当部分线路需要维护的时候,就会有改线的情况。不过这种事一般都会安排在非工作时间。刚来纽约对路线不熟,建议去地铁站的亭子里跟工作人员免费要一张纽约地铁线路图,或者去运营方网站http://mta.info/事先了解一下纽约地铁。如果想更方便,买个智能手机(国内带也行,但要注意需支持美国运营商的通信频率,可以网上搜索了解一下),去at&t或者其它运营商那里办一张pre-paid预付卡,买个流量套餐(at&t的预付卡是25美元1gb一个月),用google地图。
3、日常购物和衣食
在nyu cssa提供的租房攻略里的几个地方来说,都比较方便。比如elmhurst,是纽约比较著名的华人社区之一,去学校大概40-50分钟,那里有几个较大的华人超市,日常购物完全没有问题。
买衣服也不用太操心,在学校附近就有一些不错商店,住宿的地方附近如果有像target等一些大的连锁超市,也有各种衣物卖,只要不是十分高档的名牌,并不会比国内贵,质量也很好。就算是名牌,也比国内的价格便宜。newport那边去target很近,而且挨着还有一个best buy的实体店,买电子产品也很方便。
吃饭要看地方。如果在外面吃,若是华人社区,那没有任何问题;不是的话,则口味不同,甚至很多听都没听过的食物,告诉你名字也不知道是什么,就比较麻烦。如果自己做,那直接去超市买好菜就行了,不用担心口味问题。不过要提醒,自己做要花时间,如果时间不够用,建议考虑好在外面吃的可能性。
这里给两个具体的建议:
(1)凡是nyu cssa租房攻略里提供的几个首选位置,吃饭不用担心。
(2)在外面(比如在学校)吃饭怎么办?如果不担心价格,想吃好一点就很多了,价格10-20美元,如果有服务员给你服务(非快餐),吃完记得给服务员大概15%-20%的小费。便宜一点的可以去学校最大的图书馆bobst library负一层的饮食区;可以去学校街上的移动小亭子(halal cart)里买快餐,价格较实惠,比如一盒鸡肉米饭加一瓶易拉罐饮料共5美元,然后随便找一个允许吃饭的公共桌子吃就行了,这样的地方有不少。
从上飞机那个时刻写起,
1. 转机接机
机票+护照+i-20+offer letter记得拿好,肯定会有人弄掉那些宝贝的,我自己就丢过 (i-20和护照,不过后来找到了),所以扫描一份电子版的,或者数码相机照下来,以防万一。
转机如果误机也不是大事,航空公司会帮忙转下一个航班。会有人引导大家走到航空公司的改签口。我当时就给误了,因为飞机晚了一个小时到,而转机只有1个小时40分钟, 直接在机场从上午10点等到了下午6点,航空公司的补偿是10刀的餐卷,机场随便哪都可以吃。
这个误机的连续问题是要通知来接你的人你要改航班了。 记得要来接你的人的电话,告诉他有情况你会打电话给他。
机场有换零钱的地方,记得是换25美分的quarter,银行可以,所有买东西的店包括理发店都可以换,所以要备零钱(国内好象最小面值是20刀从银行来的,四特酒那个酒盖里我记得有1刀的)。打一个电话,3分钟好象是75美分,投币电话机场的不能打国际长途。
机场里有警察和老头老太太引导员,不懂就去问他们,人很好的。指示牌你绝对看得懂,放心,但是记得要看。
要感激来接的同学,记得说谢谢。接到你,他们一般会很nice的让你打电话回家报平安,如果没有,那是忘记了记得要要求。因为美国打中国真的很便宜,比国内长途还便宜。别让家人挂念,记得要打电话回家。
2. 住
不论是住自己的房子还是别人家,都会有很多的问题。
没有床,很可能要睡一周两周的地铺。 记得要拿厚的被子垫着,特别是女生,不要冷着了自己。
室内的空调可以调温度,75f是25c左右的样子。
美国这边买东西挺麻烦的,一般是不包送的。 我当时买个新床,原因就是旧床我没办法搬回来,而刚好有个卖新床的deal就是免费送,送个床一般要50刀左右,买个床也就200多刀。
美国的房间会有一个小单间在房间里,叫closet,专门拿来挂衣服,当然那么大空间,完全可以把带来的大箱子和杂物什么给放进去。
住自己家东西乱点没事,如果住在别人家,保持整洁吧,毕竟谁家多了人都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
3.生活用品
有说过要带洗漱用品和一周用量的洗头洗澡的东西,毕竟大家平时都要上学,去超市大多是周末。带的原因不是因为美国的贵,是因为要买的东西太多了,一开始少买点省点事。
第一次去采购记得开个清单,如果家里什么都没有,那就是从厨具开始了,别觉得贵,别乘汇率,该买什么就买什么,过一两个月,你就没感觉了。
厨房里的东西,电饭堡是必须的,除非你和我一样用微波炉煮饭。简单介绍一下微波炉煮米饭啊,肯定有人一开始觉得电饭堡贵啊。中火5分钟,高火10分钟,中火5分钟,搞定,水放多少,看个人天分了。
碗啊,碟子的,一样4个我觉得够用了;买勺子记得;买个煮汤的锅,别太小,至少得够你煮饺子煮汤圆的;买个菜锅,搭个木头或者竹子的铲子;还要个咖啡壶煮水,美国虽说到处水都可以直接喝,不过一般人喝不惯的,这个在walmart好象就8刀的样子。
其他的,慢慢过慢慢想吧,不是那么快就能搞定的。
4. 吃
要是能自己做饭会比较幸福,因为好吃呀。
盒饭去学校吃总觉得很别扭,我之前从来没带过饭盒去学校,不过后来就习惯了,所有的吃饭的地方都有微波炉,可以热的,实验室也会有,系里的办公室喝茶的地方也有。总之刚来会觉得怪怪的,后来就好了。
如果在学校里吃,大概5,6刀的样子一顿吧,fries就是薯条了,其他的词大家都认识,很常见的subway,chick-fill-in,还有墨西哥餐了,总之,吃了你就明白了,好难吃。餐厅的地方一般在某个楼里,地下了,或者转角处了。 我刚来的时候没问,就自己找的,吃饭时间往人最多的地方走。
5. 注册
第一次去学校一般会有师兄师姐带着去的,然后就要自己知道路了,总麻烦别人不好的。
google map可以打印一份,然后学校的地图,bus线路时间搞清楚。美国的bus很准时,而且一般不等人,人也很少,所以要提前到,两班车快的间隔20分钟,长的间隔1个小时。
带好i-20,护照和offer letter 去系里先,小米会给你给list,上面写着你要把以下手续给办齐,然后一包东西,里面会有学校的校内地图和电话。
如果有师兄师姐带你,你会比较轻松。不过我当时全部是自己找的,会很无助,不过也还是搞定了,所以别害怕没什么的。
注册完,一般会照个相,然后立刻给你个id。然后一并你就有个学校的email了,记得查,这个第一次打开估计就有好多封邮件了,而且要没事就查email,大家找你通知你事情都习惯发email。
选课是接着的问题,要和graduate advisor谈,谈完再选,有个时间期限,别过时间,因为要罚款的。
新生入学会有个orientation,时间可前可后。一个是全体graduate的,一个是所有国际学生的。一定一定要去,因为很多问题会提到,而且以后你出了状况,他们将是你直接可以求助的人。
6. 你的办公室/临时座位
一般会分给你个桌子,然后你会一下子多了很多新面孔。记住别人的名字很重要,我虽然记性很好,但是在一周之内记住50几个名字我还是下了点工夫的,很简单,见人,先说自己的名字,告诉他们你的名字怎么拼写,问他们的名字怎么念,怎么拼写,知道怎么写对记住很有帮助。新生的名字一般你不会忘记的,因为大家经常见面,所以你肯定记的住。老生的名字还是教授的名字不应该忘记的,网页上照片名字都有,没事看两眼,再对对真人,就不太可能忘记。
要知道系里的地址,电话,办公室的电话;因为你会无数次地被要求填表格;还有你会同时被要求填一个叫imergency contact的联系人方式;写你爸妈当然可以了,但是比较建议你写一个认识的师兄师姐的电话,因为真出了状况只有你身边的人才帮的了你,当然写之前,确保他们知道你是谁啊。
7. 见教授
这个本来是蛮恐怖的,我反正是有点怕。但是毕竟你就20来岁,人家一把年纪了,你说我们无知是应该的吧。所以不知道没关系的,但是态度要端正,本色一点比较好。
特别是选导师的时候,美国人比较讲scent,老板不会说你帮我打工,而是你与我共事,所以我们必须投缘,你聪明或者不聪明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我见到你就愿意和你一起工作,我喜欢你这个人。
还有小礼物的问题,肯定有人会问了。我有送,去年,很便宜的东西,就是奥运会的纪念徽章,25rmb一个,又小又精致。初次见面,人家收了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对吧。
记得道谢,是礼貌问题,之前约教授,发邮件比较好。当然如果之前有陶瓷过的教授,你可以直接去敲门约时间。反正谈是要约时间的。
8. 去银行
拿现金不安全的,不过刚来会不习惯刷卡,所以刚来的时候我手里一直就有200刀现金浮动,这个比较保险,不过现在是20刀啊。
去银行存钱,会要护照,i-20,offer letter。至于哪家银行好,我不知道,我用的是chase,因为近,然后因为当时我师兄推荐我,他和我都可以拿25刀的回扣,所以就去了。
如果你有奖学金,系里的小米会要求你填一个direct deposit的表,意思就是你以后的钱,直接转到这个银行帐户上来。你可以在办银行帐户的时候,把这个表带去,免的再跑第二次,再说下chase,因为它有100刀的回扣,如果你把direct deposit写成他。这个deal不确定现在还有啊,反正我是拣到了。
帐户开好了,会给你临时的debit卡,国内叫借记卡,正式的卡会寄给你,可以写你家也可以写你系里,一但你是学生了,系里会有你的信箱,记得要经常去查查,会有些信息被小米直接塞进去;同时会给一本支票,支票上面写pay to the order of -----------然后第二行是钱数,举个例子:365.24 写做: three hundred sixty-five dollars and twenty four cents. 如果是整数,可以写blabla dollars and no cents. 然后左下角有个备忘区,写上这钱做什么用了,不写也行,最后这张支票的影印版会在网络银行帐户上找到。最后是签名,我知道有人说签中文,或者画个什么花啊草啊的,反正保持一致就行。
9. 办ssn
有ra,ta,fellowship的很方便,去小米那里要表,然后去给叫做payroll的地方就是管发钱的地方,开个工作证明,然后去办ssn的地方就可以了。
这个地方一般比较远,而且去了要排队,只有工作日才开门办工,而且来美国貌似10天以后才可以办,所以不要急。而且办了也是要等邮寄的,我比较快,9天的样子就收到了,知道有慢的,1年都没收到的。
办ssn,要带的东西,会有个list上面写的很清楚,因为我不记得了。
办ssn这个最好找人带着去,地方会很远,而且办的都是移民,黑人一多我就怕。
10. 办手机
手机一般会要ssn,否则就会要交500刀的deposit(这个会退的)。好象很多人讲过怎么弄这个,我就不罗嗦了。
我没有用family plan,因为我很懒,不愿意去算钱,分时间,太麻烦。我的plan是一个人,一个月,36刀,450分钟,晚上7点到早晨7点美国免费接打,公司是sprint,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样子的deal。
11. 办网络
打电话去网络公司,一般是time warner 和at—t,大概费用是20几刀一个月。这个网络只提供一根线和modem,然后你要换无线,得自己买router。
打电话是约来你家装的时间,你打电话到他来装估计要一周,耐心要好。我当时是modem,router都在time warner买的,然后来家里装,我根本不懂网络的问题,想人家都来了,应该会都给弄好吧。结果那mm,把东西放下,那根线通了就走了。我说我还不能无线呢,她说,我帮你弄60刀,我就说谢谢你走吧。后来自己看说明书自己弄的,没那么难,可以搞定的。
12. 借书/买书
上课了,老师一般会发讲义,也有变态要你抄笔记的。同时会有几本补充书目,一般这些书老师会reserve在图书馆,就是在图书馆可以看,不能带回家看。图书馆一般有的借,或者以前的老生可能会有。这边书真的不便宜,特别是hardcover的,200刀也正常了。
差不多了吧,就这些,第一个月能把这些都忙完,就很不错了。
gt考完,offer拿到,那些只是为后来继续吃苦做准备。当你以为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身边的人已经把你当成年人了。当你以为自己还可以犯错的时候,你要知道所有的后果你都将自己承担。
要有勇气,有决心,有毅力。
life is hard,我想最后说这个。
there is no easy thing in the world,于是坚持着吧。
离开家之前,好好陪陪家人朋友,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然后一年以后再回去就是不一样的心境了。
bless 一下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