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用长句
长句有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学生水平不够,很难写出语法没有错误、意思表达准确的长句,语法错误、几个逗号连用、倒装从句混合是经常的。二是看essay的人也是人,经常是那种大学生研究生,没人愿意看长句混在一起的文章,短句更讨人喜欢,并且表达意思更加清晰,准确。
2.细节要注意
出现My brother, friend的时候要加上名字,出现university的时候要给上名字,给出事例的时候要给出时间地点人物,没人愿意看“我的弟弟去了一个大学,然后再大学里交了很多朋友,后来去了公司里那些朋友成为了他的财富”。
而“我的弟弟Dan去了Upenn读书,在学校里认识了Jeff、Dennis等好朋友,而他后来去Google公司工作的时候发现了他们成为了自己一生宝贵的财富”比上面那句好了很多。实在要写流水账也要写出细节和感觉。
3.瞎编要编的像
这个就不需要多解释了,即便是从范文中挪过来的例子和词句,也要经过一些变化,尤其是在例子方面,要贴合自己写的主题。
4.自己的事例难写,最好不要写
用自己的例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主观性太大,容易出现没有代表性的问题。
5.积累,积累,再积累
没有积累和自己独立的想法,议论文是没有办法深入的,SAT考试并不是语言考试,所以对idea的重视远远多于对语法和词汇等的重视。大家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第一,前期先用自己的母语了解新闻的内容,给要听的英文听力作出铺垫。
英 语新闻范围较广,可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下手,背诵相关领域的词汇。其实,了解多了,不难发现每个领域的词汇并不是很多,而且它们是很固定的。熟悉一个领域 的单词之后,就可以听懂不少了。不建议听直播,因为直播的新闻你不能听第二遍,建议买本带听力原稿的新闻听力书,反复的听。
第二,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不要按暂停,要继续听下去,保持文章的完整性。
听不懂某个词的意思,要尽力去猜,争取能听懂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如果某个段落没有听懂,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可能有几个不认识的单词,或者某个句型较生疏。先不要着急,等听完整篇文章。再把没有弄明白的单词和句型,看原稿弄清楚就可以了。
第三,不要太在意新闻中难懂的人名和地名。
听新闻主要是掌握大意,如果听到个陌生的人名和地名就停住了,那是得不偿失的。如果新闻里说的是一个什么小地方发生的一件某人的什么事件,你听完很可能就把名字忘记了,但是整个新闻的内容你很明白就可以了。只要你了解各个国家的主要领导,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名字就足够了。
第四,虽然是听新闻,但正确的说也很重要。
听的同时,你要熟悉各个播音员的发音和语调。如果自己对某一个新闻单词发音不准,很可能会造成听不懂。尤其是对同音异义的词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遇到的时候要根据文章大意,猜词义,对实在不明白的,可以打开听力原稿去看,平时多跟着录音读读单词和重要的英文段落。
第五,自信对于学英语很重要。
最 后一点也许有的学生可能也会觉得没什么用。但是,尤其是对听力较差的学生来讲,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肯定能成功。要不然,还没有开始备 战就会被自己打败的。因为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比实际学习更困难。所以这里我希望每个想努力学好英语的人,都能每天坚持学习,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因为成功 就在眼前。
1. 发音
音 标其实就相当于汉语中的拼音,而且他们之间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不能全然等同哦。我个人的经历是,好好研究一本配磁带的书,难度大概在新概念2左右的 就可以了。一个一个单词的捉摸、一句一句话的模仿,虽然这本书不可能容纳所有单词和句子,但是几乎所有的音素和语调还是差不多都能包括的。
2. 用词
词 汇是语言大楼的一块块砖头,但是口语的单词和读写的不太一样。口语要求的单词有两大特点,一是单词量相对少,2000左右;二是单词不偏,因为这些常用单 词常常含义丰富,能够足够表达出我们的思想。这对于大家来说显然又是一个福音了,所以我们还是花点时间去看望一下多年前就认识的那些老朋友吧。
3. 语法
中国学生怕说英语时犯错,首先就是怕犯语法错误。其实口语对于语法的要求很低,拿时态来做例子,你要是怕把握不好,那就用两种就可以了:一般现在和一般过去。而且小的语法错误并不影响理解的,同时也是托福口语中允许的。这又是一个好消息!
4. 表达和内容
说 实话,我们的学生中有很多连用中文去和人家交流都有问题呢,这和性格、思想等的关系更大。这改变性格的事就太复杂和费时了,大家各自慢慢修炼。对于托福口 语来说,说话不要拖泥带水,拐弯抹角,问什么说什么。说前稍稍整理一下思路,镇定一下情绪。这样虽是权宜之计,但真的有用哦。
5. 俚语、文化
这两个是语言学习中的真正的难点,因为没有大规则,大多时候是靠自己的积累的体味。但是也正因为这样,使得语言的学习充满乐趣和新发现。
一、保持逻辑思维的敏锐。西方人在口语表达时会事先在头脑中形成类似于写作一样的大致的逻辑框 架,对开头(提出论点),中间(发展论点),结尾(总结或辨析)进行规划。所以学生只要应用了逻辑的开头,以此来陈述立场,进而发展论点,就会让考官形成 思想认同,觉得你这个人逻辑思维到位,从而取得高分。而很多中国考生过于“含蓄”,回答问题毫无计划性。以这种思维方式来与西方人进行沟通,不仅影响双方 理解,仅考试时间(通常是45秒-1分钟),就不允许。
二、注意语音和语法。很多中国 考生理解为说得快就是英语流利的体现,结果发音含混不清,很多考官重点考察的发音不到位,而在词语运用上过于简单,信息含量低,影响考官打高分。因此,考 生在陈述过程中要有丰富的抑扬顿挫。对于语句重音、语调方式及停顿等,要掌握得自然飘逸。并注意口语的修辞化,对一些修辞能恰到好处地进行引用。
三、掌握好答题时间。平时考生在准备口试的时候应该强迫自己对于某个话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清晰、有逻辑性的观点以及证明过程,并试图先用中文表达出来,以后再慢慢地过渡到英语上面去。
1、办理托运手续,必须出示赴港的车票和通行证,因此需要首先买好火车票(可以在买好火车票后去托运的地方探探路)。
2、打车把行李拿到西客站东行李房(注意:行李房门前有很多骗子,声称能代办托运,千万不要上当)。
3、到大厅右侧海关办理有关手续,要出示车票和通行证。他们会让您将行李直接交给车站托运处的人,并过磅。然后根据您出示的车票和通行证,他们会填相关的单子,并交钱。您在哪儿即不用动手,也不用出力。
哈鲁教育香港留学专家提示:
1.拖运到香港的行李,无论提前多少天托运,总是和本人在同一趟车上,在九龙下车后直接到行李处(出站口,位置非常明显)凭票取行李即可,坐火车来香港的人不多,所以过关时一般不检查。
2.最好提前1-2天到火车站行李房办理托运手续(<=50kg:RMB16元/5kg,不足5kg的按5kg计算;>50kg:超出部分46元/5kg)。
加拿大的节日有很多。有些是世界性的节日,也有一些是加拿大的传统节日。加拿大的新年(New Years Day)是1月1日。这天是加拿大公休假日,除应急性人员在岗以外基本都会休息,商铺也会打烊。接下来就是浪漫的二月情人节,红色是加拿大情人节的主打色彩。
3月底至4月初是加拿大最甜蜜的季节,枫糖节(Maple Syrup Festival)是加拿大最为传统的民间节日,枫糖节这天人们会向各国旅客开放,特别是爱吃糖果的孩子。
枫糖节结束就便进入了复活节(Easter)彩蛋的节奏。复活节每年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和耶稣受难日一样,一般是基督徒才会参与的节日。
维多利亚日(Victoria Day)是用来庆祝女王生日的一个公休假日,而这周的最后一天被认为是种植西红柿的完美日。
7月份迎来加拿大国庆日(Canada Day)。这是加拿大国立公休假日,逢到周末还会补休一天。同样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节(B.C.Day)也是一个公休假日,这一天是定在8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与亚洲国家不同,加拿大的劳动节,即劳工日(Labor Day),通常定在9月的第一个周一来对表达对工人们的敬意。
接下来就是加拿大的中秋——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加拿大的感恩节不同于美国,和火鸡无关,而是源于英国的丰收纪念节日。
万圣节(Halloween)定在每年的10月31日。这天,加拿大全国上下的小孩子们都会化妆然后去别人家的门口喊着“不给糖就捣乱”。
荣军纪念日(Remembrance Day)在每年的11月11日,该节日是人们向为国家服役和为国牺牲的军人们致敬的日子。人们用红色罂粟花表达对亡者的哀悼和祈愿。
和大多数欧美国家一样,圣诞节(Christmas Day)12月25日是每年的主流大戏。人们在这天会赠送礼物和祝福,家里会布置起各种美食和圣诞树,全国上下都有浓郁的圣诞氛围。
语言要求
雅思6.5以上,语言类至少7分;托福90以上;商科大部分需要GMAT650,理工科有些专业需要GRE1200分
大学成绩(GPA)
211,985学校,平均成绩80分以上(部分专业比如语言类,只要语言成绩高就可以申请)
工作和实习经历
商科:1年到3年工作经验;
设计:获过奖的作品集;
社会学:非营利组织工作经验
奖学金申请
无
语言要求
公立:雅思6.5起跳;托福90分起跳;商科:GMAT650以上;理工科
GRE1200以上
私立:雅思6.5,没有语言成绩可以过去读语言
大学成绩(GPA)
公立:211,985平均成绩80分以上
私立:没要求
工作和实习经历
公立:商科要有两年工作经验
私立:部分专业要求工作经验
奖学金申请
公立:减免60%到70%学费
私立:一般没有
误区一:过于重视学校的排名美国的学校其实并没有官方排名。学生往往在研究学校具体排名的时候会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其实,学校的排名是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完全没有必要选择某些排名较靠前的学校就读。在自己选择的专业上有突出成果的学校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
误 区二:公立大学一定比私立大学好可能受国内高校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公立大学的教学质量和严谨程度会高于私立大学,其实不然。留学专家指出,在美国,私立 大学的数量会远远超过公立大学,二者也是并存的。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经费来源不同。虽然私立大学的学费高昂,但是私立大学发放的各种奖学金 制度会优于公立大学。
误区三:奖学金的申请因人而异有的同学存在这样的观点:“有和我 相同条件的朋友在某个大学申请到4000美元奖学金,那么我一定也能申请到那么多”。对于这样的比较,留学专家说,这类学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奖学金的 申请是因人而异的。要根据你前学历的GPA、英文成绩、推荐信等等众多因素来裁定,切忌不要以一概全。
误 区四:美国申请周期短,不用提前考虑申请学校要包括各校的招生要求、申请时间、材料准备等,准备过程是相当费时间的,申请者应及早花时间弄清招生程序。而 且各个大学的审核周期也都大不相同。现在美国留学越来越备受各个国家留学生的欢迎,在奖学金上也是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则。所以申请美国是宜早不宜迟,免得延 误自己的时间。
误区一:签证官看重学生的学术背景
这种观点往往存在于毕业院校不是特别理想,或者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学生身上。他们误认为名校毕业,有非常高的托福、GRE、GMAT成绩,甚至长时间的工作经验才是签证官给他们打高分的标准。这就是经常存在于学生签证申请过程中比较大的障碍。
可是,你要知道,你是在申请签证,而不是申请学校,你的学术背景在申请学校的时候或许会成为决定性因素,而当你的学校录取下来之后,他就不会再成为签证官所着重关心的问题了。
误区二:家人在美国影响签证
实 际上学生签证申请人是否可以获得签证,主要是看他你的学生身份是否有效,所要进行的学习科目是否有效,是否具有足够资金支付学习项目费用,以及你是否有学 成回国的计划。至于你是否有家人在美国,不会影响其获得签证的资格。当然,如果你申请的是一所明显和你的成绩差距过大的学校,而恰好又在你美国亲人居住地 附近,这种情况不让人怀疑,那也说不过去了。
误区三:一次拒签就被判了死刑
有不少学生第一次签证准备不够充分,被使馆拒签后大多心灰意冷,认为以后签证无望。
当 然,如果你是由于严重的材料造假或者欺诈行为导致拒签,就当我什么都没说。但是,如果只是因为第一次准备不足,只需要静下心来分析被拒签的理由,对症下 药,补充相关材料或应答内容,就能获得美国签证。美国签证的回避原则会确保第二次签证会被另外一个官员审理申请,而他更关心的是你这次申请材料的变化。当 然,如果你试图拿着与被拒签时一样的材料去碰运气,那失败了也别怪我。
误区四:对存款期限要求极严
实 际上,美国签证对于学生保证金的存期没有明确的要求。资金存期长固然方便签证官相信资金的来源合法,但是只要解释得通,说服力一样很强。尤其是目前大量金 融理财产品势头强劲,很少有家长会把大额资金长期存在银行,有的家长在孩子签证前一个月或者更短时间才备好存款,签证官同样会让孩子顺利过签。实际上,在 这样一个商业社会,重要的是你钱是否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