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听写到底是怎样的,很多人其实是有误解的,认为听写仅仅是听到,然后写下来,这么简单,其实真的是听写很多的人,一定会对这样的说法嗤之以鼻的,这就好比是外地人都认为广州人吃老鼠和猫,也认为东北人都打老婆一样,是一种无知者的无畏。
听写这事,对于对初级的考友来说,是有很多的问题的,比如说能不能暂停录音,应该听几遍,我听一个小时是不是很耗费时间。在这里,无老师可以郑重的告诉大家:赵本山老师已经不咳嗽了!^_^一、可以暂停录音,二、可以听5-10遍。三、对于初级考友来说,一分钟的一段材料,听4个小时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实际上这仅仅是听写的一些皮毛。
今天要讲点高级货!听写这事,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听懂内容,直接的表现就是听写的正确率非常的好。但是实际上,要想听写正确率好,其实理解为先,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听写这事,很多考友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只听,但是不思考。想知道你有没有反这个错误,其实很简单,请你打开你的听写过的文档,看看,有没有把one-when写错的,有没有把no-know写错的,有没有把too-to写错的,有没有把know this和notice写错的?如果你犯过其中任何一个错误,那么恭喜你,你就是只听,而不思考的典型代表,当然,你也有可能把这些错误都犯过,是吧。
其实我们再来回头看着跟几个错误,这几个错误除了最后的know this-notice,其他的都是非常典型的,你只要范任何一个错误,这句话,在语法上就直接错了。当然,意思上也就直接说不通了,一旦犯这样的错误,那就直接说明你在做听写的时候,真的是只听,不思考的。你只要从大脑里过一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么,这样的错误其实就是可以避免的。请注意,这不是不重要,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因为,你们人类在说话的时候,就是有超多的吞音、吐音、以及连读的,大家可以看一下the newsroom这个美剧,你只要仔细的比较一下你听到的内容和你看到的字幕,那你就会非常惊愕的发现很多内容都被连读、弱读、甚至不发音了。回头再来看看我们自己说的中文,你可以自己先观察一下,你跟周围人的交流,很多内容也是被弱读,甚至不发音了。比如说,我们说妈妈,的第二个妈字,我们说的就非常的轻。
这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听力这东西,是要靠意思来反推内容的!
换句话说,在听写的时候,一定是要通过正在说的内容的前后文的语境来判断这里听到的内容,才能够极大的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听写内容的正确率。只有靠前后文的内容,来能够帮助我们推断正在听的是什么内容!而且,在真正考试的时候,我们的脑子里,也是要随时解析我们听到的内容是什么意思,这也是一个很好地锻炼的过程。
无老师甚至可以说,不思考的听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听写!听写的过程就是要通过,语法、意思、逻辑、发音来进行全方位的判断,当我们遇到的材料的内容越快,我们对于音的识别的重要性就越低,尤其是在中高级听写包里面,我们的第一判断依据,本来就应该是意思,和语法。至于读音,只能作为第三判断依据,甚至第四判断依据!
当说听些没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的听写做的不对呢?
比如说,亲,单词,你背了么?
要知道,听力是一个全方位的考察,你对于单词,意思,逻辑,发音,内容的判断,缺失其中任何的一项,都有可能会使你止步不前。尤其是对于发音识别不好的人,还要做跟读哦,亲!听写的这些细节,你真的做对了么?
新托福听力打分标准是按正确题目个数给分的。新托福听力计分的一共是6篇文章,34道题,其中回答正确的题目数量加起来就是你的最后分数参考值。参考如下:
正确题目个数得分正确题目个数得分正确题目个数得分
在新托福听力部分,大部分正确答案的分值是1分,有些问题的分值可能是2分。
1.当问题的分值是1分时,所有的项目都要回答正确,这一题才算是拿到了全部分值。
2.当问题的分值是2分时,比如,四选三的题目,必须全部答对才能得到所有分值;选对2个,可得到1个分值。
3.新托福听力以单选题为主,复选题和表格题为辅。
解决方法提示:
1。一般来说,在part a 中,最好抢读2个选项再听,因为这样有助于让你心里有底,有谱。(听的时候就可以放心主要听声音,不盯着题目看也行)part b,c中最好将所有题目都扫一遍,分析出此段子大概将要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目的也是为了让你心里有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展开联想,到时候听起来就会顺利很多。
2。将这类型的题目全都集中到一起来听,来分析,自然就会有进步开窍了。
托福听力错误4:走神
分析:1。没睡好 2。没压力,懒散 3。心思不定,做练习时想的东西太多 4。对自己没自信,老觉得自己不行,题目太难
解决方法提示:通常情况下,走神都出现在a部分的21—30题,b的第二篇,c的第二,三篇,那么克服走神的方法除了克服上面说的几种情况外,还有就是加大训练强度!每次听够50分钟以上(认真的听,不是敷衍),持续的集中精力会让你觉得考试时的30分钟是小意思罢了。
托福听力错误5:音的影响
分析:由于存在自己脑袋里的单词发音本来就是错误的,那你怎么能要求自己能听出正确的发音呢?人家读一个正确的音,你还觉得是错的,或者压根听不懂,听不出来。
解决方法提示:跟读磁带(最好连速度都跟上),模仿磁带的发音,慢慢纠正自己的发音(或者就算你自己发不出标准的音,那你也要在自己脑袋里建立标准的听力形象,这样就能听出来那些单词了)
托福听力错误6:意思连不起来
分析:有时候就算能听懂每一个单词,但就是无法听懂整段内容,意思无法连接起来。
解决方法提示:
1。这是由于对句型不熟悉造成的。多背句型,分析在听力中遇到的各种句型,熟悉他们.
2。加强自己的知识面,对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点初步的了解,不至于听到时怯场。
3。加强泛听。泛听并不是开着随身听或电脑,自己做其他事情,而不听。想象一下你怎么泛听汉语的,你就知道怎么泛听英文了。
4。注意句子中的停顿。
托福听力错误7:听力习语障碍
分析:很多朋友可以很好的听懂part a的每个单词,但在回答部分,一听到习语就不知所措。
解决方法提示:1。不必要去专门花很多时间去背一本习语书,因为毕竟习语出现的数目还是小的,而且有时候还经常考重复的习语,更何况不一定考的就是你背的那本书里的。所以建议大家将往年考过的习语都归类总结一下,熟悉往年考过的习语就足够了。
2。加强自己猜习语的能力。尽量要求自己能根据听到的内容将习语的意思
估计个大概出来,然后选答案。这就要注意听到的词,语气,和具体内容了。
托福听力错误8:觉得听懂但老错
分析:觉得自己明明似乎是听懂了这题,但一选出来答案就是错的,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解决方法提示:1。这种情况的出现大部分集中在 imply 和 infer题。因为有时候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容易造成一些以为自己听懂但推不出来的现象。这就需要大家自己去揣摩这类型的题到底是从怎样的角度去imply和infer的,有时候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想问题,要分析真正的出题思路和外国人的思考方式。
托福听力错误9:一短就愣
分析:这类型问题出现在part a极其严重!因为在part a里很多时候答句就一句话搞定,
这时候考生就愣了,还没反应过来刚才那句话,就开始问:what does the woman mean了。
解决方法提示:
1。立即就从这短答句里判断出到底是yes还是no,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能帮助解题,特别是一些一般疑问句,有yes或no的答案就差不多解题了。所以要第一时间反应出那短答句说的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
2。结合语气,词汇来判断yes或者no。
托福听力错误10:一长就晕
分析:这个问题就出要出现在part b,c。因为是段子题,明显会比part a长出来许多,
这时候考生便出现走神,烦躁,精力无法集中漏题等现象。
解决方法提示:
1。听段子题的时候视线不要离开题目,这能帮助你集中精力。
2。听之前就开始看题,预测自己将要听到的段子大概是哪方面内容,这样听的时候自己会不自觉的去注意,也不那么晕或者走神了。
对于托福听力错几个的解决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以上的介绍也很清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tep1. 对照着文本,将跟读材料详细精听至少三遍,着重留意连读、重读、语调、弱读和缩读(这些语音现象附件里会详细介绍),对于这些地方,要做有嘴型的默读练习
step2. 对照着文本,尝试以相同的节奏跟读听力材料,一开始可能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但是请尽量跟上,至少在step1中着重注意的一些读音现象一定要跟读上
step3. 不断地跟读跟读跟读,理想情况下平均8遍之后可以跟上材料的语速
step4. 再次对照文本精听材料多遍,对照自己跟读和原音的一些区别,学到的和以后要注意的东西
跟读主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单词辨析+意思理解+矫正发音。因为有一条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能说出来,就能听出来,从这个角度来阐述跟读的意义。但是实际上,在广东的外地人就会发现,自己能听懂广东当地的白话,也就是粤语,但是自己不会说。这也就能说明,并不一定会说,才能听懂。
但是我们还必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跟读,也就是其实很多考友之所以听不出来,是因为自己对于发音的辨析是有问题的。举个例子来说就是粤语是有7个音,但是普通话只有4个音,很多北方人说粤语发音不准,是因为成年之后,因为我们对于音的辨别的能力长期不用,而退化了,因此无法很好地识别其他的音,而造成的这个原因。
这个问题,其实就可以通过海量的跟读来进行校正。当然初期的时候,最好能够找人校正一下自己的发音,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自己发音,也就是对音的识别准确了之后,才能很好地判断对于听到的内容进行判断,其实跟读还有着方面的作用。
别人的问题不重要,要关注自己的问题!你跟屋子里面,坐的其他人的问题都不一样,永远要关注自己的问题!
换句话说,很多对话材料,就算原文里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不一定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所以,费了半天劲听写下来的对话内容,要么看不懂不理解;要么就是这次看懂了,下次还是听不出。所以,对话材料应该采用的练习方法其实是跟读模仿。后面会讲到。
用来练听写的材料应该是一个人的陈述、讲座之类的(lecture)。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材料,是和练听写的目地分不开的。练听写的核心本质其实是为了提高我们快速理解和记忆的能力。有的同学误以为听写就是要把听到的所有内容都写下来,那是一些考试的要求,不是我们平时提高听力的方法。
如果那样练习,你会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有的时候就算写下来了,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些什么。二是,觉得刚才听懂了,但要下笔写的时候觉得又忘了听到什么了。造成这两种情况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没理解听到的内容。听写真正应该做的是记忆和总结的工作,而不是听和写的工作。
什么叫做记忆和总结,就是我们不需要完全按顺序重复这一个人的每一个字,但我们要做到能理解它的内容,并在总结后复述出来。这才是我们练听写真正的目地。如果我们总是反复听原文,一个字一个字写,可能半个小时才写了一个五分钟的文章,而这半小时的投入可能就没有达到什么提高听力水平的效果。
托福听力材料的长度应该是一分钟左右的。千万不能用太长的。曾经有一个同学跟我说,他今天听写的是马丁·路德·金的著名的演讲i have a dream。这得写多久啊!
适合用来练习精听的托福听力材料包括:老托福听力材料中,part c的lectures。新托福ibt的lectures很长,大家可以分成几次来练听写。同时,新概念英语二册三册的lectures也可以用来练习。这里面有一个时间问题,如果你就剩一两个月就要去参加考试,一定记住所有的练习内容都应该是和你要参加考试直接相关的材料。而且由于时间比较紧,就不建议天天练听写。一周练个两三次足矣。所以说很多时候,学习方法没有对错,只有在特定时期如何练习的区别。
首部规律
说话者表达主旨或谈话的目的的语句往往出现在开头的几句话,是把握全局的重点。
信号词:(在此建议考生,每天要把所有的信号词读个几遍,强迫自己听到这个词马上反应过来这里有考点)
today, we’ll focus on/constrated/discuss….
today, our topic is…
let’s…
特殊情况(也经常出现):开头会将讲一些上次课讲的东西,作为复习,之后才是主旨,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miss start
注意:出现miss start,上次课讲的东西一定要听,在这部分很可能出细节题
miss start 信号词:before we get started, let’s review what we’ve learned last class…
let’s pick up where we left off last week, ok, as you recall(记得)…
before we begin our discussion on…(此处为本次主题),let’s review what we know about…(此处为上次主题)
间接开头: in your text book, the author says that… (主题出现),i thought we all to/should take sometime to talk about it. (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是类型差不多)
特点一:变形记
变化常有,而高分不常有。conversation的音频材料分为两类主题:一类校园、一类生活。以前的对话内容无非是借书、还书,讨论奖学金等话题,但从近期的tpo以及考试真题可以看出托福听力对话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在校园的学术话题方面,student和professor不再单一的讨论交作业的时间、参考书目之类的话题,而是加入了越来越多专业性的话题。比如tpo 23的conversation 2详细讲述了literature课上学习的文学知识;2012年3月24日的第一篇conversation也详细的讲解了针对炼金术(一个和化学一样的学科)的paper。简单的conversation正逐渐的转化成变相的lecture, 难度有所上升。
特点二:多选题、表格题也来扎堆
conversation的题型从单选题逐渐变得题型多样化,多选题、表格题也来跟着凑热闹了!这样的题型一道题是值两分的,评分的比重就加大了,这点非常值得广大托福考生们注意。多选通常以双选题为主(偶尔出现的3选题通常在lecture中出现),既然是双选题,那么这两个选项应该隶属于同一个topic sentence, 换言之,这两项是一个并列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关联词比如and/also/first/second, 抽丝剥茧,寻找答案。也就是说,当我们听到这些简单的关联词就可以判断出它们之间的并列关系,双选题自然浮出水面,听录音时也能知道哪里是考点。
表格题题型比较复杂,有是非、配对等等,但在conversation中通常都是有大量的举例存在,让考生辨别yes or no, 主要考察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举例可以是罗列的,也可以是散落在文章的各个角落。罗列时,我们需要速度,速度理解、速度记忆,不能偷懒,一个走神就是两分没了。举例散落时,我们要善于找到每个例子共同的特征,例子都符合统一的topic, 就好比上课铃响了,所有学生都会自觉走进自己的教室。铃声是我们听到的for example / like / saying / i know等信号词,所有的学生是我们听到信号词后具体的内容,走进的那间教室就是共同特征,这个特征可以明确的表述出来,也可以是间接的,需要考生自己总结归纳出来的。
特点三:以不变应万变之法
讨论的内容变化,题型也随之改变。面对改变,我们广大考生可以做什么呢?以不变应万变!
首先,来寻找我们的不变之法。
第一,明确开头的主旨main idea, 所有的对话开始都是因为双方有问题需要处理。第二,细节details, 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原因可以有很多,经常出双选题,也可能是问题带来的后果。第三,有问题,有原因和结果了,寻找解决方案-solutions。第四,问题、原因、结果、解决方案都有了,该问态度了,事情这么处理,学生,老师之间是否满意?由此我们得出了态度题。第五,所有问题解决了,避免同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可以有个小小的建议,推断题也出来了!不变之法五步走,考生们要记住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例子tpo 9 conversation 2:
听完的同学可以尝试填写下面的表格:
topic: book returnlibrarianstudentsolution
why
when
我们再来看看题目:
listen to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 student and a librarian employee.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discussing?(主旨)
2. what does the woman offer to do for the man?(原因)
3. what is the woman trying to explain when she mentions students who have lost their borrowing privileges?(后果)
4. how does the man probably feel at the end of the conversation?(态度)
5. listen again to part of the conversation.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why does the woman say this: (建议)
以不变应万变,对话线路听清晰,考点是很容易被我们抓住的,把简单该拿的分数拿到,有策略,我们离高分就更近一步了。
相信广大考生应该还记得中学时学过,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一个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core)、地幔(mantle)、地壳(crust)。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seismic/earthquake wave)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如果把地球内部结构做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个鸡蛋,地核就相当于蛋黄,地幔就相当于蛋白,地壳就相当于蛋壳。从地球的外部结构来看,则可以分成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和岩石圈(lithosphere),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上部。地球上有七大洲和五大洋,分别是亚洲(asia),欧洲(europe),北美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south america),非洲(africa),大洋洲(oceania)和南极洲(antarctica);太平洋(pacific ocean),大西洋(atlantic ocean),印度洋(indian ocean),北冰洋(arctic ocean)和南冰洋(antarctic ocean)。
大陆漂移学说(continental drift)
大陆漂移学说是有关于地球大陆之间关系的一种假说(hypothesis)。早在1596年,亚伯拉罕·奥特柳思(abraham ortelius)首次提出了这个观点,而对于这个观点我们比较熟悉的则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他于1912年相对完整地提出了这套假说。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的发展,大陆漂移学说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世界地图,我们会发现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似乎能像拼图一样吻合在一起,早期的科学家们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才最终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提出在中生代(mesozoic)地球表面存在一个泛大陆(pangea),这个超级大陆经过了分裂和两亿多年的漂移形成了现在的海洋和陆地。
除了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的锯齿状吻合,还有很多其他的证据能支持大陆漂移这个观点。魏格纳在研究古代气候的时候发现,各个大陆上存在某一个地质时期形成岩石类型出现在现代条件下不该出现的地区。例如,在南极洲地区出现古珊瑚礁(coral reef)和热带植物(tropical plants)化石(fossil);在赤道(equator)地区发现有古代冰层。魏格纳还认为,大陆漂移对现代由海洋分隔的各大陆上动物和植物的显著相似性提供了最好的解释。例如中龙(mesosaurus)这种淡水爬行类动物(reptile),在南美和非洲都能找到;存在于南极洲三叠纪(triassic period)有许多陆生爬行动物的化石在其他大陆同样存在。
板块构造学(plate tectonics)
板块构造学说以大陆漂移学说为基础,主要描述了地球岩石圈(lithosphere)的大范围运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海底扩张学说(seafloor spreading)发展起来了,大陆漂移学说也因此变得更为可信。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和麦肯锡、摩根等人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作为一种新的大陆漂移学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延伸。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了地壳和软流层(asthenosphere)以上的地幔顶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不论大洋壳(oceanic crust)还是大陆壳(continental crust)都曾发生并且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岩石圈板块在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般移动着。
1968年勒皮雄将地球的板块分为太平洋板块(pacific ocean tectonic plate)、亚欧板块(eurasiantectonic plate)、非洲板块(african tectonic plate)、美洲板块(american tectonic plate)、印度洋板块(indian ocean tectonic plate)(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antarctica tectonic plate)这六大板块,以及一些其他的小板块。这些板块在运动中相互影响,板块交界的地方即板块边界(plate boundaries)可以根据板块边缘的构造、活动性和板块内部整体性分为三种类型:离散型(divergent boundaries)、聚敛型(convergent/collisional boundaries)和剪切型(conservative transform boundaries)。板块边界是地壳上极不稳定的地带,几乎所有的地震(earthquake)都分布在此,火山(volcano)也大多数在边界附近,山脉的形成(mountain building)和海沟(oceanic trench)的出现也都沿着边界进行。
一、熟悉美式发音的特点,纠正自身发音。
充分熟悉美音的特点,把握住美音和其它主流发音的典型差异是攻克托福听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关键前提。试想如果一个考生习惯于英式发音,很少接触美式发音的听力材料,那么在应对托福考试时将有很大的不适应感,也会由于一些发音的不同而造成理解的障碍,例如:schedule[5fedju:l](英式发音)[5skedvjul](美式发音),bath[bb:w](英式发音)[baw](美式发音)。除了所给出的例子,听力中还有很多存在英美音差异的单词,对于这些单词的发音特点是否熟悉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否顺畅。除此之外,导致听力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另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很多学生自身的单词发音不正确或不准确,因此本站托福考试官网建议考生在练习听力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跟读,模仿来熟悉新托福听力中的实际美式发音,同时修正自身的发音,进而避免在实际考试时由于语音问题而造成的失分。事实上,语音的改善和提高不仅益于听力测试,对于口语也有很大的好处,可谓一石二鸟。
二、阅读和听力相辅相成。
托福听力完全围绕学术场景展开,在每次测试的4到6个lecture中,检测内容含盖了四个大方面(arts, life science, physical science, social science)的近50个topics, 如cave/rock art, fish and other aquatic organisms等。由此可见,如果考生对考察点的背景知识了解很少,对和背景知识相关的学术词汇了解很少,听力过程中将会出现很大的理解障碍。例如下面这段听力材料: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influential studies in pain management. som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of these study endorphins, the body’s own natural painkillers. for example, we now know that exercise stimulates the production of endorphins. lack of exercise, on the other hand, not only shuts down endorphin production, but can also lead to muscle deterioration. this is why you see a lot of pain specialists prescribing exercis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 another interesting area involves the power of the placebo effect. we’ve known for some time that a sugar pill or other inactive placebo can sometimes make a sick person feel better. somehow, the power of suggestion….of faith in the doctor, or the drug…will start a process of healing. we now think aneurochemical component—what may actually happen is the placebo effect allows some people to sort of tap into the supply6 of endorphins in their own brains.
当学生听到这段听力材料时,很有可能会被一些反复提到和重读的词endorphinplacebo所困惑,如果对这些单词的意思及其所牵涉到的背景知识不了解,就会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进而干扰了对整体篇章的把握,对做题信心和做题质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考生阅读过关于biochemistry或medical science这些学科的一些常识内容,就应该了解endorphin(内啡呔)和placebo(安慰剂)。endorphin是人体自身所能产生的一种天然镇痛剂,运动可以刺激endorphin的产生,这就是为什么运动能缓解疼痛的原由所在。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大量阅读各个考点学科的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扩大考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一些听力能力有限的考生答题更加顺畅,推理和排除选项时更有依据。所以本站托福考试官网认为,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在备考托福听力时,加大阅读量,扩大背景知识面是非常必要的,对阅读和听力两门测试都具有实际意义。
三、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在准备新托福听力时运用题海战术并不一定是个明智的选择。换句话说,不求质量地做二十套题目可能获得的效果还不如精益求精地做三到五套题目,因此在准备新托福听力时,精听应是本质提高听力能力的关键。精听指的是在做完一套题目后,再认真地多次重听,目的是尽可能体会考点的设计手段,说话者表达信息的方式,在不看听力原文的情况下,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听出更多的单词,加强词汇的语音记忆,同时纠正自己的发音。这样高质量地听完一套题目会让考生受益颇多,坚持练习精听也会使考生的听力能力明显上升。但精听并不是唯一的练习。精听的同时应附以泛听。泛听有精听所得不到的东西,很多人认为在泛听中可以获得信息量,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泛听中完全领会和听懂的实在不多。事实上泛听中可以带给考生的是:对于正常语速的适应和习惯,对于不同语调的理解,以及听的感觉的整体改善。由此可见,在准备新托福听力时,考生应注意精听和泛听的结合,全方位地提高自己听力能力。
对于备考新托福听力的考生来说以上三个方面很值得注意和实践,如果三个方面结合训练,相信新托福听力将不再成为一个拦路虎。与此同时,听力能力的提高,也将大大受益新托福口语和写作测试。
托福听力技巧一: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及时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将有助于你提高正确率。
托福听力技巧二:反复的练习。
和其他很多考试一样,需要知识和技巧。有些人有足够的知识,但是得了低分。
而另外一些人则需要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来提高他们的分数。知识和考试技巧都能够在反复的练习中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反复的练习能够帮助你消除部分的焦虑。
托福听力技巧三:把握做题的节奏。
做题的节奏在听力中比在其他部分中要重要的多,在你平时练习的时候,你可能会停下磁带等自己选出正确的答案,千万不要这样做。
托福听力技巧四:快速浏览获取信息。
不要仔细读选项句子,而应该快速浏览,寻找并记住关键词。也就是说,要纵向的看选项而不是横向的看。
相信考生们掌握了以上四个托福听力技巧,突破新托福听力迷雾指日可待,小编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