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哈鲁教育
搜索
  • 美国留学经历分享美国留学经历分享

    在线资讯

    为了出国留学,我放弃了学校直升研究生的名额。为此,同专业的男友意见很大,试图说服我留在国内,跟他一起读研,毕业后再一起进研究所工作。但是,一心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我,哪里听得进他的话?

    在许多次争吵后,原本已经想好一毕业就领证的我们就此分道扬镳。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都惊呆了,连连劝我再好好考虑下这件事情。一向非常严肃的爸爸甚至也来劝我,这样一份长达5年的感情难能可贵,留学和爱情并不存在矛盾,希望我能够好好珍惜,不要轻言放弃。在气头上的我压根听不进他们的话,一心只想赶快到国外实现我的梦想。

    于是,在这样尴尬的情况下,我的留学申请获得批准,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收到确认邮件的当天,我对着电脑屏幕哭了,因为这份录取通知书承载的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留学深造的梦想,更代表着要与过去的几年说一声再见。在杂乱无章的等待、整装和忐忑之后,我一个人打包了所有的行李和回忆,踏上了赴美的征程。

    说实话,美国与想象中的情况差距很大,这里没有上海繁华,更没有上海那么有人情味。只身一人的我,没有任何朋友,也依靠不了家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崭新的、陌生的,甚至是冷漠的。韩国籍的室友除了学习上的问题,从来不会搭理我,而同在弗吉尼亚的中国学生圈子大多是以校友为小团体,我又很难融入。有一段时间,常常觉得自己很无助,除了拼命地看书、学习,我只能整天宅在家里,再没有了在上海呼朋唤友的快乐。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我也会怀疑自己,为什么要做出这样一个决定。

    一个人的时候,我静静地一个人回忆过去五年的所有事情,觉得自己也许真是选择了一个尴尬的起点。后悔再多也无用,我只有收拾好心情,努力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否则当初的放弃就成了无谓的牺牲。

    我还是相信,我总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总能在留学生活中融入自己喜欢的圈子,因为生活不会永远辜负你,只要你努力过。

  • 美国留学:一美元在美国生活中的价值美国留学:一美元在美国生活中的价值

    在线资讯

    在九毛九超市里,货品很丰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九毛九以下。有的小东西,九毛九能买好几样,比如:方便面,九毛九能买8包;橙子,九毛九能买 10来个。看看我的收银条:一瓶炒菜油,一瓶蚝油,一盒鸡蛋(半打),一瓶牛奶,一包青菜,还有一个微型收音机,价格统统是九毛九。在超市里购物,食品不交税,其他物品要交税,那个微型收音机加了8美分的税。

    这样看来,在美国生活的平民百姓,只要不奢侈消费,只需很少的费用,就能买到足够的食品和一般消费品。我算了算,我每月用来购买食品的花费不超过100美元。

    有人会说:一美元大约相当于7元人民币,7块钱买一棵青菜,一袋橙子,你就觉得便宜了?请注意,我说的是在美国生活的平民,而不是拿着人民币到美国来消费的人。

    在美国,各州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一样,最低工资大约为每小时6美元。按这个标准,一个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作21天的人,工资至少在1000美元左右。但是,这些收入要交税、交房租、付交通费等,即使是单身人士,也是很紧张的。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一美元虽然是小钱,却也能买到相当数量的食品。有人说,这就是美国有那么多胖子的原因之一——食品太便宜了。

    美国人享受着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国)进口的大量廉价商品,看看九毛九超市里的那些商品,大多来自中国:拖鞋、浴巾、t恤、餐具……琳琅满目。

  • 与美国寄宿家庭相处的十条原则与美国寄宿家庭相处的十条原则

    在线资讯

    今天给大家讲讲如何与寄宿家庭相处,寄宿双方在应以下十个方面注意协调:

    ⒈作息时间:美国人大多喜欢早睡早起,寄宿学生晚上9点以后最好不要再使用电话与人聊天,也不要洗澡、洗漱搞出很大响动,更不要夜半归来,以免影响房东休息。

    ⒉洗浴方面:美国人一般很注重个人卫生,洗澡很勤。寄宿学生最好搬入后就询问清楚自己洗澡的合适时间,以免时间发生冲突或没有热水。洗澡时尽量缩短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洗完后要将浴室清洁一下,用布擦拭干净,最后开窗换气。

    ⒊朋友来访:一般情况下,在事前一定要征得寄宿家庭的爸爸和妈妈的同意方可邀请朋友来访,切不可自作主张经常让朋友前来,以防打扰美国寄宿家庭的日常生活,绝对不要留宿朋友在自己房间过夜。

    ⒋适当帮忙:主动参与是融入家庭的最好表现,寄宿学生最好不要心存我付钱你劳动的想法,应适当参与一些家务劳动,如饭前摆放与饭后收拾餐桌、洗碗、帮助清洁房屋等等。

    ⒌练习会话:能够经常有机会与美国人练习英语是很多寄宿学生选择寄宿的初衷。但最好是找机会、找话题与房东聊天,而不能不分场合、不看脸色死缠烂打地让房东与你练习英语。

    ⒍收拾房间:美国家庭一般每周六或周日会进行一次家居清洁,全家动手收拾房间、地毯除尘、衣物洗涤等。此时,寄宿学生也要对自己的房间做一次全面清洁,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即便在平日里也不要出现被褥不叠、房间里乱七八糟的现象,要保持房间干净整洁。

    ⒎彼此尊重:虽然美国寄宿家庭的爸爸和妈妈不是自己亲生父母,但在寄宿期间,是他们在照料自己的日常起居饮食,他们付出了一定的爱心和关怀,寄宿学生理应尊重父母。

    ⒏矛盾处理:寄宿家庭毕竟带有一定的商业味道,如果寄宿家庭的所作所为的确差强人意,自己有不满意之处也大可不必一味忍让,但最好要礼貌提出,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

    ⒐交流沟通:多交流,多沟通,不仅让你语言上有长足的进步,也会让你更好融入寄宿家庭。

    ⒑ 入乡随俗:如果中国学生住宿在西方人家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自己想做饭炒菜,一定事先征求一下寄宿家庭主人的意见。因为有不少西方人是不能接受炒菜的油烟味道的,这一点中国留学生一定要特别注意。另外,尊重西方人的作息与饮食时间,如果你的住宿合约中附带房东为你提供早餐,一般情况房东会告诉你用早餐的时间,如果你错过了用餐的时间,他们会收掉。因此如果你某一天不想吃早餐的话,一定要提前告知房东,以免房东为你做好了早餐而浪费。

    寄宿学生与美国寄宿家庭同吃同住,与他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的确对于刚到国外的留学生迅速提高英语会话能力,以及了解当地风俗文化很有帮助。建议留学生最好做到入乡随俗,尊重并且依从寄宿家庭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明确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 美国留学高中生活常识美国留学高中生活常识

    在线资讯

    1、美式中餐(american chinese food)。随着中国人向美国的扩散,美国的中餐厅也越来越多了,可是真能做出中国人的家常菜?很多简直就是为美国口味设计准备的。像芙蓉蛋,酸甜鸡之类的。都是中国老百姓天天吃的佳肴么?很多中国的特色菜都消失匿迹了。

    2、性感学生穿着(sexy students dressing)。在现代的美国校园里,很少有制服类的学生妹了,很多都是穿着任意,性感体形衣,高中生活中,有些学校竟然还有经常穿睡衣的学生,有点太夸张。

    3、年龄限制(ages)。在美国,13岁女孩子化妆,16岁拿驾照,18岁抽烟,21岁才能喝酒,性行为无限制(针对现状来说)。大多数女孩子最晚在13岁就开始化妆了,很多人都评论:美国女人怎么那么早就老了呀,而且年龄还保密,皮肤那么差跟化妆有关吧!16岁就能考驾照?这种可能在中国只能是比较富一点的孩子才能享受到的吧,恰恰相反,在美国的高中二年级时,学校统一有drivers education驾驶课,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而且只要考试都及格就能在9个月后拿到驾照。18岁抽烟是很正常的啦。21岁才能喝酒,当我向我那些美国同学介绍中国很多地区对喝酒年龄的松懈之后,他们都羡慕,哇,我也好想到中国去!

    4、元化课程(classes)。在我们学校里,我除了上英,数,理,化主科之外,还有上烹饪课,驾驶课,神话课,装修课。有人说,什么?神话课?幼儿园?其实美国人也有跟中国古代很相似的神话哦,不过主要围着宙斯zeus讲的。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感觉中国的传统式教育好枯燥呢?

    5、富的课堂知识(knowledge)。体育的英文简称pe(physical education),意为身体上的教育,但不仅指健康,而且是身体上的保护。defense 和offense为进攻和防御,美国高中生活中学校会去教学生当遇到危险时,怎么去应付坏人。在中国的体育课,很多学校缺乏这样有意义的教育。在烹饪课学会了在生活中的味道,在驾驶课学会了享受便利旅游的快感,在技术课上学会了电脑的构造和创造意想不到的机器人。一切崇尚创造,注重实践!

    6、上课方式(the way for school)。在中国的上课方式是老师找学生,而美国高中生活中,上课却是学生找老师。而且每个人都分配个locker储物箱,把自己的书包和其它没有的东西都装进locker里,每节课下课后再换下节课的书籍用品。课程虽然多,但是分为a天和b天,两天上的课程却是不一样的。一般的美国学校都是早8点上到下午3点,很短的时间却学到了很丰富的内容,没有晚自习的!周末也是正常的双休日!

    是不是看了上面的介绍,你有点羡慕美国高中生活了呢?其实美国的高中生活也并非那么完美,学生也面临着各种压力。相比于中国的高中生活来说,美国高中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

  • 美国留学的压力美国留学的压力

    在线资讯

    百老汇,时代广场,自由女神像,大都会博物馆,哥伦比亚大学……这一连串曾经只活在想象中的名词,顷刻间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上次到大都会博物馆,被一幅色彩明艳的睡莲画吸引了,凝视许久,竟觉得似曾相识,低头一看标识,赫然写着莫奈。原来这就是上个学期美育课上曾出现的莫奈名作,还依稀记得老师提到它时眉飞色舞的神情,这是莫奈年老失明后完成的作品。此刻,我已经走过了两个莫奈的展厅而不自知。

    如果一座城市只呈现光鲜亮丽的一面,那必定是一种错觉。我向远方的亲人朋友展示新鲜的美国生活,照片里的人永远挂着灿烂的笑脸,照片里的风景诉说着大都会的精彩。可是,巨大的压力与寂寞,谁会看到,谁能捕捉,只有在不夜城的某一个静静的夜晚,独自吞咽那瑟瑟的失意,然后自我安慰道:失意也是一种经历。

    首要的压力来自语言障碍和学业负担。同行的中国学生见面时,首选话题便是你这星期几篇小论文?当初知道交换留学生只须修满12学分时,心中窃喜,在北师大赫赫有名的中文系,我一个学期修二十多个学分都不在话下,区区12个学分又算得了什么。第一周领到各门课的教学进度表时,几乎觉得天旋地转――绝对没有任何一门课的阅读和论文量可以达到轻松挣学分的目的!从1学分到4学分的课,即使只有1分之差,功课量也有天壤之别。

    以我选的美国文化研究导入为例,虽然只是一门入门级的美国文化研究课,一个星期只上三个学时,但是每周都有读不完的阅读材料,周二晚上必须参加美国电影观赏,周四傍晚务必参加一个小时的讨论,并网上提交讨论心得,这些和三篇论文、期末考试一起计入最终考核。终于明白指导教授(每个学生都有的经验丰富的学业指导教师)极力劝我少选课的良苦用心,以及那条曾让我费解的选课规定――学生一个学期修18个学分以上必须通过院系审核。教授根本无需用上课点名的方式保证出勤率,课堂讲授和讨论的内容直接与作业的完成质量挂钩。

    提出疑问和课上讨论是美国课堂的生命之所在。只要在课堂上有任何不解和怀疑,学生都会举手提问或是发表看法,而教授不会对任何一个学生的举手视而不见,即使是在七八十人的大课堂上也是如此。而讨论的基础必然是对阅读材料的熟悉,如果没有事先阅读材料,整堂课就会处于茫然无知的状态。在一门文学课的教学进度表上,教授写道尽管这门课的班级人数限制它成为一门研讨课,但是课堂讨论仍然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把阅读所得整合为有价值的观点并与同学分享。

    虽然相当欣赏美国课堂的教学形式,但因为自身的语言障碍,至今无法真正融入课堂的讨论之中。基于对阅读材料的熟悉,哥大学生课堂反应极快,语速如连珠炮弹,让我措手不及。当我试图听懂讨论的核心内容时,讨论很可能已经转移到了另一个话题上。大多数时候,我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不断升级的讨论而难以参与其中,看着旁边同学若有所思的表情,而我的脑中仍是一团浆糊,心中的煎熬可想而知。课后,美国学生几个小时就能读完的材料,我可能读了一天还是有许多困惑难解的地方,特别是涉及到文化和宗教的背景知识。同样,要想完成一篇论文,中国留学生必须付出几倍的时间和精力,纵使字斟句酌,还是会无知无觉地犯下许多语法错误并引起误解。

    在生活上,全新的环境也意味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首先是文化观念的差异。与中国人相比,美国人的思维是直线式的,很少绕着弯子去表达自己的诉求或意见。当然,还有很多性别文化、饮食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例如,美国人打招呼时喜欢问对方最近过得怎么样了,我一听这问题就来劲了,把自己的文化冲击一溜地说出来。后来,室友告诉我,一般情况只要回答我很好就足够了。其实,就像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吃饭了吗?一样,没有人会真正关心到底这顿饭吃了什么。

    其次,相信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承受着一定的经济压力。任何不起眼的数字乘以7,都会变成天价。中国餐馆的小葱拌豆腐只要4美元,但是同行的中国学生大多没去过中国餐馆,即使是在最想念中国菜的时候。每当把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发现根本找不到划算的东西。大年初一刚好是周末,和几个中国同学一块杀去中国城,每个人都买了四大袋中国食物,凯旋。我们以前都从来没有在意过面条的价格,现在却为了买到便宜的中国面条而沾沾自喜。

    我只有一个学期来体验美国的学习生活,时间的短暂让我倍加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每一堂课,每一次思考。既然时间不可复制,就让自己充分享受此刻的价值。

    以前一直认为那些思乡题材的散文多为煽情之作,这次农历新年总算体验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甘苦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新春聚会上,有久违的白米饭和煎饺,勾起童年回忆的跳棋,充满过年情调的麻将,还有空竹和舞狮表演。这些东西在国内随处可见,而在美国看到它们时,却觉得前所未有的亲切。我试图记住狮子舞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生怕错过了什么,仿佛可能会错过的不是某一个表演动作,而是来自民族的讯息。蓦然发现,纵使自己再如何迷醉曼哈顿的风情,再如何赞叹美国学校的开放,自己的心魂依旧与千里之外的祖国紧紧地牵在一起。

  • 美国留学:校园规矩要知道美国留学:校园规矩要知道

    在线资讯

    老师的授课方式有:

    1.演讲(lecture)——老师讲学生听。

    2.研讨(seminar)——学生先自行看书或做完功课后,再到课堂上和老师讨论,多为小组方式。

    在美国念书有许多作业(assignment),几乎每堂课都有,有的老师也许一开始就告诉你这学期每堂课的进度和作业,有的则可能随堂才讲。如果选课时便知道要用那些课本,可先去书店买,但要保留收据并询问店员是否可退书,因为老师上课后可能会改变教材,而学生听课后若觉得太简单、太难、或太枯燥,也可能会退选,这时便需要退书,用过的书(used book)是不能退的,所以刚开始不要随便在书上写名字,划线,及做任何记号。

    学生在课堂上应注意事项可分为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a.该做的——

    1.尽量早几分钟进教室。如果迟到,由于教室多半只有一扇门,应该轻轻进入后就近找位子坐下。若老师看你,可轻声说对不起,一切不打扰旁人为原则,但不要因为迟到就不去上课,迟到仍比缺课来得好。

    2.一般说来,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坐位,但建议外籍学生(foreign student)尽量坐在当地学生旁边,先自我介绍一番,以便打开话匣交朋友。

    3.自我介绍时应特别说清楚自己的姓名。美国人多半记不清拼音式的中文名字,所以事先取个西方名字当别名(middle name),可减少许多麻烦。至于姓氏,可慢慢念并将字母拼出来,以方便他人记清楚。

    4.多发问,让老师觉得你有参与感,知道你的存在,千万不要怕自己英文不好而不开口,也不要怕自己的意见有错而不问,问错总比不开口而一直错下去好。欲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可用询问的语气征询老师同意,以示礼貌。

    5.最好在上课前或下课后才去洗手间。如果要在上课时去,不必举手征求老师同意,只要静静地走再静静的回就可以了。

    b.不应该做的——

    1.打哈欠及打瞌睡。

    2.和别人说话。

    3.吃东西(如果想喝饮料提神,最好看到有其它同学这样做时才做)。

    4.嚼口香糖。

    5.看其它书。

    此外,如果想在课堂上录音,最好征求老师同意。通常老师在学校都会有固定的办公时间(office hour),每周约二至三小时,学生应尽量利用这些时间去找老师说话,问问题,好让老师认识自己。写作时不可抄袭。引用他人的文章、句子时,一定要加注说明或加上冒号,报告的格式可参考一般指导手册,最后若能请一位美国朋友或英文较好的人帮你读一遍则更理想。考试的型式有很多种,除了期末考(final exam),期中考(mid-term exam)之外,还有随堂考(drop quiz),题型可能有复选、简答、申论等,考试时千万不要作弊,否则有被逐出校门的可能。

    日常生活中,握手是常见的身体语言。握手时应大方、自然、有力,不要畏缩躲藏而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应邀至美国人家中吃饭时,可准备一份具有自己国家文化特色的小礼物,不必太贵重,约美金六元以下即可。若是参加宴会(party)或去野餐(picnic),则毋须准备礼物。平常美国人在外面常常一起喝饮料,如咖啡、可乐、啤酒等,结交美国朋友虽然不容易,但能应设法尝试,才能使自己的英文进步。

    中国人对美国人常用的否定问句(negative queation),常弄不清楚该如何回答,也不熟悉一些常用句将好几个字连在一起念的方式,而同一字的动词和形容词发音不同,以及片语、俚语等,都是我们应该设法弄明白的,所以听不懂就问,才能增加学习效果。

  • 美国留学小费潜规则介绍美国留学小费潜规则介绍

    在线资讯

    在餐馆付小费的概率很大,但并不是所有的餐厅都需要付小费。一般来说,午餐需要付10%的小费,晚餐小费是15%,再加上税收8%,你大致可以算出自己要付的金额。我们是学生,基本上也没什么钱,给出合理的小费就可以了,没有人会嫌你付得少的。另外,如果你对餐馆的服务很不满意的话,还可以拒绝付小费哦。

    另外,我还要特别说一下付小费的对象。你在美国餐馆吃饭的时候,只会有一个服务员服务你,其他的服务员只会专门服务自己的客人,所以你只要把小费付给服务自己的服务员即可。

    在机场的时候,如果有人帮你拿行李的话,为了答谢别人,你最好也付小费。小费一般在1-2美元即可,如果服务特别好的话,你可以多付一点。坐计程车的时候,如果司机热诚,服务好,你可以在付钱的时候不需要找零,直接当做给司机的小费。

    最夸张的是,理发的时候也要给小费。从进门起,帮忙拿衣服拿包包的人要给1美元小费,洗头的人要给1美元小费,最后剪完头发,还要给理发师15%的小费,无奈了吧?可是这就是潜规则。

    住酒店的时候,要给帮忙拿行李的、打扫的服务员一些小费,基本上也就2美元左右。早上出门的时候还需要在枕头上放上1美元小费,答谢别人的服务。如果你住的酒店是很高级的,那么就要给更多。有时候给的小费的多少,还会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过像我们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给,千万别装款哦,父母会伤心的。

  • 出国留学生如何挑选寄宿家庭出国留学生如何挑选寄宿家庭

    在线资讯

    据了解,随着中国出国留学的小留学生增加,美国的寄宿家庭生意也日益火爆,美国华人寄宿家庭更获得不少小留学生父母的青睐。但有些寄宿家庭的管理方式被指太过严苛,有时连打电话都要在旁监控,甚至哄骗学生不让其回国。对此,留学专家指出,类似这样不规范的寄宿家庭毕竟是少数,留学生在遇到向自己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寄宿家庭时,应及时向留学机构和学校反映情况,如果情况属实,完全可以要求更换一个寄宿家庭。

    如何选?学校有指定公司负责

    挑选寄宿家庭,普遍的做法是和录取学校的签约寄宿家庭公司联系。在国外,寄宿家庭是由专业的寄宿家庭公司运作的,在取得国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和获得领事馆签证后,学生和家长首先就要和学校签约的寄宿家庭公司联系。这些寄宿家庭公司基本上是和学校建立常年合作关系的,一般会提供几家供学生选择。当学生和寄宿家庭有分歧而不能妥善解决的时候,家长和学生可以直接找签约的寄宿家庭公司出面解决,留学机构也会给予配合。

    学生越早和寄宿家庭公司联系越好,因为随着留学生入学旺季的到来,可供选择的寄宿家庭数量会减少,所以越早和寄宿家庭公司联系,可供选择的家庭就越多。

    如何把关?筛选有三大标准

    挑选寄宿家庭除了需要家长的细致考察外,也需要留学机构对选择的寄宿家庭进行了解和把关。

    首先,要求寄宿家庭必须是当地合法居民、全家无犯罪记录、受过良好教育、有良好的居住环境。

    其次,要对寄宿家庭进行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的培训,比如:中国孩子比较害羞、含蓄;饮食上,中国人对冷饮,肠胃不是很习惯;通常外国的新鲜牛奶,中国人喝了是会拉肚子的,请他们选购中国人肠胃能接受的牛奶。

    第三,要与每个寄宿家庭都签合约,每个寄宿家庭监护人都要有责任感。法律规定未满18岁的孩子被寄宿家庭接回家后,寄宿家庭就是孩子的监护人,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寄宿家庭监护期间,必须有大人陪同孩子。如果在寄宿家庭监护期间孩子出了意外,按《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寄宿家庭的处罚是很重的。

    不适应寄宿家庭

    你可选择:搬!

    来自中国的15岁留学生小刀,在家时备受宠爱,家境富裕,自己住一个大房间。但是自从到美国后,他要和另外两个男孩共住在寄宿家庭一间不大的房间,还要跟别人睡上下铺。

    他说,寄宿家庭的女房东来自中国农村,在家负责孩子接送和做饭。房子有三个房间和一个大约4~5平方米的客厅,五个十几岁的孩子分别住两个房间,房东夫妇住一间,有时客厅还住人。房租是每人1500美元/月,包食宿和接送。小刀说,房东对他们很严格,每天下午3时,房东太太准时出现在校门口,除房东和探望的亲属,不允许他们和任何外人接触;每天上网几个小时、几点睡觉都被严格限制。几个男孩住一个小房间一点隐私都没有。最过分的是,为防止他和家人诉苦,连和家人打电话时都要被监控。

    小刀的叔叔和奶奶上月去看他,一看小刀住在这样拥挤的环境,奶奶当时就哭了,想让小刀搬出来,但是护照和i20表格都在房东那里,要拿回来很不容易。房东还说:帮他们把身份挂在私立语言学校,然后去上公立学校了,他们四年内都不能回家。

    业内人士张先生说,这位房东的做法是完全非法的,只是把孩子当摇钱树。一般寄宿家庭的收费,华人家庭正常价格是1300美元/月以下,每人都有单独的房间;美国本地人的寄宿家庭是750~950美元/月,也会有独立房间。一般寄宿家庭是以一个月为期限的,如果孩子住满一个月后觉得不满意,完全可以要求换一个寄宿家庭。

    选华人家庭or洋人家庭?

    一些家长不了解国外情况,认为把孩子交给华人寄宿家庭更便于相处,殊不知孩子不仅在封闭环境里无法提高英语能力,如房东教育水平一般,对孩子学习也没有任何帮助。究竟应该挑选华人寄宿家庭还是美国当地人寄宿家庭呢?对于家长的困惑,本报《求学指南》专家顾问团成员、益升教育总经理李素磊表示,这要看孩子处在留学的哪一个阶段而定。

    住进中西合璧家庭最理想

    孩子刚到国外时,选择当地人的寄宿家庭,会更直接、感性地了解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作息、习惯、周末的活动,而且有更多机会练习口语。一般在当地人寄宿家庭生活3个月后,如果对国外的饮食习惯还是不适应,也可以转到华人寄宿家庭。

    华人家庭也有不同类型:一种是纯华人家庭,尤其是老一代华侨,在国外的家里一般讲中文,看电视也是华语台,朋友基本上是华人,出入华人的社区。入住这种家庭,对留学的孩子尽快融入国外生活不是太适宜。另一种华人家庭是中西结合的家庭,多数是爸爸是西方人,妈妈是中国人,在家里基本上是讲外语,家里的孩子基本不懂中文,在这种中西合璧的家庭寄宿,讲英文,吃中餐也吃西餐,还有外国朋友,比较好。

    挑家庭有时涉嫌种族歧视

    不过,如果是短期游学的话,基本上是不可以挑选住在华人寄宿家庭还是当地人寄宿家庭,因为这个在国外涉及种族歧视的问题,是违法行为。

    李素磊有一次带游学团出去,学生tony的家长在孩子到达国外的第一个晚上就给李素磊打越洋电话要求换寄宿家庭,理由是:我们千里迢迢送孩子去国外学习,你们竟然让他住华人家庭。据tony自己介绍,这个家庭有一个白人爸爸,一个北京人妈妈,三个只会说英语的混血孩子,所以他们在家里都说英文。tony不想换寄宿家庭,但妈妈坚持要换,妈妈说:我从北京嫁到新会10多年,我依然是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必须要换家庭!于是,李素磊只好和校长沟通,但校长对于更换寄宿家庭的理由寄宿家庭妈妈是北京人不能接受,因为这是种族歧视,是违法行为!

  • 美国留学今昔生活区别美国留学今昔生活区别

    在线资讯

    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首次向美国派出留学生至今,已近30年。30年前,中国一年派出的留学人员仅七八十名,而今每年从中国来美留学人员超过18万,数量反差巨大。今天,中国已跻身世界一流强国,可30年前,中国刚从国家经济几近崩溃边缘折返。时代不同,中国留学生生活品质亦不可同日而语。

    30年前来美的最初感受

    1981年9月12日,陈准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留学生中的一员抵达了洛杉矶。

    对外开放初期,西方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距离仍很遥远。可仅用了16个小时,这批中国知识分子即飞越了鸿沟来到美国。这对陈准民,这位在文革期间插过6年队才上大学的普通知识分子来说,略感突然。

    刚到美国一切都很新鲜,也感觉自己很‘土’,陈准民说。

    当年,这些国家派出的留学人员,学费全免,每人每月补助400美元。对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人来说,400美元是不小的一笔钱,可对在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来说,这些钱除去生活开销,买教科书的钱都不够。

    记得当时留学生几个人合用一本书。陈准民说,教授课堂上选用的读物很多,都需复印。仅10美分一张的复印资料对中国留学生来说都是负担:一学期要花几十美元,这类读物的复印费有时比教科书还贵。手中没钱,这些早期中国留学生,生活上、学习上常现窘态。

    能出来留学,‘文革’中被压抑多年的学习热情释放出来了,心情激动,学习本身是很愉快的。陈准民对当年的留学生活记忆犹新。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需要英语师资,联合国发展署(undp)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协助培养。

    当时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在培养英语师资领域处领先地位,陈准民作为国家急需的培养人才,进了洛加大。

    拼命省钱的留学生活

    房费最贵,就想办法省房钱。 洛杉矶加大附近房屋租金很高,刚刚经历过文革时期国家经济几近崩溃边缘的首批中国留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支付高昂的房租。

    经一位华人帮忙,陈准民竟然找到了一间租金不足百元的房子。在这间不到十平米的破旧房屋里,陈准民和另一同学苦读了两年。毕业回中国后不久,那幢房屋即因过于破旧被拆掉了。

    在那间简陋的房间里,仅黑白电视是花10元钱买来的,其余家具都是捡的。捡来的床垫软软的,是国内称为‘席梦丝’的床垫,那种床当时国内一般家庭还没有!

    陈准民每月分租房子的费用约50元,饭费及零用钱100元,除书费及资料费外,每月还要省下100多元。受过穷的陈准民知道,这些省下的钱会派上大用场。

    中国留学生中,有人花几十元买了二手自行车,还有人花200元买了二手汽车——这些在当时均属奢侈品。

    马尾巴的功能受重视

    当时文革结束不久,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思想仍受禁锢。一切有学术意义但无实用价值的研究,均被称为马尾巴的功能(此语出自文革时期影片《决裂》)。进了美国高校,教授强调研究必须原创,学术意义第一。

    按照要求,陈准民写了一篇论述中国学生英语发音如何受方言口音影响的论文,那是他亲手调研,用第一手数据写成的。

    可由于受中国文革残余思潮影响,他自认为这篇论文是在研究马尾巴的功能,没太当回事。

    没想到的是,教授却认为这篇论文是高度原创,给了最高分a+,而且还要留一份作资料!这让陈准民颇感意外。

    既然教授要留资料,陈准民便随手将手里的论文原稿递给了他,并说 你留着吧,我不要了。可教授十分诧异地说,自己原创的东西怎么能不要?!

    美国高校强调批判性思维,强调原创。这是美国高校教育留给陈准民印象最深的东西,也是美式教学与中国背书式教学最大的不同。

    一张灰狗巴士月票 游遍全美48州

    不仅要在课堂上学理论,还要实地看美国,这是陈准民留学美国时的两大愿望。暑假他独自一人一个背包一个手提箱,踏上了北美大陆之旅。40天里,他乘坐的灰狗巴士驶过了美国48州和加拿大、墨西哥的4个城市。吃、住、行加上各地旅游点门票,总共花了1000美元。

    为了路上安全,本来有同学约好同行,可1000美元在当时是购买3台顶级彩电的钱——临行前同学变卦了,陈准民只好一人上路。

    那趟旅行最大的开销是350美元一张的灰狗巴士月票,陈准民回忆说,全部行程仅在黄石国家公园住过两晚,每晚15美元,属迫不得已。此外38天再未花过住宿费。门票,在首都华盛顿的所有景点全免,可其它地方的博物馆要收费。整个行程的门票共计二三百美元。

    晚上上车睡觉,白天下车游览。 这是陈准民省钱的诀窍。他的游览路线多是折返前进,来回穿插,这样才能省去住宿费用。比如,纽约一天看不完,陈准民就头一天先在纽约玩,晚上乘车去波士顿,白天在波士顿玩过之后,再乘夜车回到纽约。陈准民一路上带了10套换洗衣服——夏天没有御寒问题。

    洗澡,都是在车站洗手间解决的。 常听人讲,灰狗巴士乘客若出事,多发生在洗手间内,因此出入洗手间必须小心。还好,有的车站洗手间凭车票才可使用,有些车站洗手间前有保安人员。

    吃饭当然没钱下馆子,一路上陈准民多是面包加水果解决问题。

    临出发前,买好一沓明信片,陈准民每到一地必给洛杉矶的同学们寄一张,报个平安。如果没收到明信片,同学们即可推测出他是在什么地方出了事,便于报警。他一路游览,一路同各种美国人聊天,眼界大开。

    知恩图报:先还债再出来

    一拿到硕士学位证书,陈准民即乘最早一班航班返回了北京。一起来美的同学约有20%的人留了下来。我若想留下来不是不可能,当时是怀着报恩的心回国的。

    出国前,陈准民工作的学校原来准备留他做教师,可他那时工作单位和户口在陕西咸阳。正在为难之际,学校把首批留美的名额给了他。校方的考虑是,若留学回国,户口进京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学校把这么宝贵的出国机会给了我,我一定要知恩图报。如果再想出国也要先回国,工作一段时间,把欠的债还了再出来。

    现任洛杉矶总领馆教育参赞的陈准民,当年回到北京即投入了教育事业,数年后升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并任此一职10年。

    如今陈准民在领区内主管留学生,常走访领区内各留学生学校,这让他有机会看到今天留学生的生活与当年首批留学生生活的巨大反差。

    赴加旅行前小插曲

    当年在美国的中国大陆留学生,感觉像熊猫,是稀有动物,陈准民说。

    准备旅行前,陈准民打电话给加拿大领事馆,申请赴加签证。领馆官员马上答应,并约他到领馆面谈。人到领馆后签证官才发现,陈准民是大陆留学生不是台湾游客,这在当时从美国申请赴加签证的游客中是非常罕见的。担心他有去无回,签证官准备拒签。陈准民一着急把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都端出来了,签证官才勉强放行。

    到加拿大领馆后,遇到一帮台湾游客。当他们知道陈准民是大陆留学生后很吃惊,不禁问,大陆人在国外实施两人同行制,你怎么可以一个人出来?!

  • 美国留学生活多用E-mail沟通美国留学生活多用E-mail沟通

    在线资讯

    交流:不妨多看几次e-mail

    在美国大学中拥有种类繁多的各种组织。学校,各个学院,还有各种center,都会组织各类活动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提高学习能力,或是为将来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消息都是通过e-mail传递,所以e-mail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在这养成每天多次查看e-mail的习惯非常重要。不然你可要错过不少精彩的活动了!

    让徐元震感觉欣慰的是,在美国大学可以找到想要的任何帮助,并且大多是免费的。例如,学校每年春秋两季会有两次career fair, 即使是大一新生,也有机会找到internship。学校还有一个专门的writing help center, non-native speaker可以免费请人帮忙修改paper。academic successful center,你可以花一定的费用请个学生家教帮助你提高,同样你也可以申请成为tutor打工挣钱。

    宿舍:除了派对啤酒 还有钢琴吉他

    在宿舍生活方面,中美大学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国内大学中一个宿舍的室友几乎都是同一年级,很多是同一个专业甚至是同一个班的,并且整个大学期间都是室友,所以可以经常一起上课一起去图书馆写作业。但在美国,每个室友都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即使是同一专业,学的课程也可能不一样,并且每个学期你的室友都可能不一样。

    这样就给你的宿舍生活带来了无限可能性。徐元震笑着说,很多人以为美国的宿舍生活无非是派对、啤酒,但事实并非如此,这要取决于你和你室友的生活方式。以我为例,在我来这儿的第一个学期,有一个室友属于比较外向的,宿舍几乎每到周五都会有party,吵吵闹闹一直到午夜。但第二学期他搬走后,宿舍里就会变得比较安静,其他几个室友最多弹弹钢琴和吉他,大家有空就聊聊天,忙起来一个星期见不到面也很正常,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独立的bedroom,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上课:大学没班级的概念

    在学校,上同一门课的同学可能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每学期学什么完全由你自己决定,唯一要遵循的就是你所在专业的flowchart。徐元震说,当你入学时你会收到这份flowchart,上面会告诉你毕业所需要完成的所有课程,至于这些课程之外你自己还想学什么完全没有限制,所以每学期学多少课,什么时候学完全由你自己决定。

    当然,学校有最低的学分要求,以及最高学分限制。也就是说,作为一个full-timestudent,你每学期必须修完一定数量的学分,同时如果超过一定学分,你必须向学校申请才能选修更多的学分。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美国大学的专业设置更加广泛。比如,我在国内学习的是通信工程,而在美国学习的是electrical engineering。但实际上,通信工程只是electrical engineering的六个方向之一。相对而言,美国大学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更精更细。徐元震说。

    另外,美国教授的课堂教学也与中国教授有所不同。国内更多的是照本宣科,而美国教授常常脱离课本,课本只是用来自学和复习用,上课根本不用带课本。总而言之,不同的教学体制有它们各自的利弊。在我看来,如果你希望学到更多专业知识,那么中国大学更适合。如果你希望将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好,美国大学则更适合。

全国咨询热线          400-6652-485
北京公司: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1012室
广州公司:广州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座610-611室
珠海公司:珠海市吉大海滨南路47号光大国际贸易中心2909室
北师珠服务中心: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北京师范大学海华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