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切莫搭便车
告诉大家在美国旅行切不可随意搭便车,这是由于美国社会治安情况造成的,搭便车而被抢去钱财或遭到凌辱之类的案件在美国屡见不鲜,有些歹徒看到路边步行的女性,就主动停车,殷勤要求送上一程。如果误以为他是好意,无异于羊送虎口,碰到这种情况,最好还是冷言拒绝,不要多加搭岔。
不仅如此,遇到要求搭便车的人也不要轻易答应,因为有些歹徒、包括年轻姑娘专门等侯搭乘便车,上车后靠威胁等手段诈取钱财。
2.夜间不要乘地铁
纽约的地下铁道极为脏乱,夜间更成为黑社会成员聚集之地。吸毒犯、盗窃犯、流氓、贩毒者齐集于此,整个气氛令人不寒而栗、;如果对此不在意,那么出事之后,纽约的警官不但不会同情你,可能还要责怪你:告诉你夜间乘地铁,不等于在鳄鱼聚集的水中游泳吗出了错,责任在于你自己。
3.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
negro是英语黑人的意思。尤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所以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如此。否则,黑人会感到弥对他的蔑视;说到黑人,最好用black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
4.不能随便说i am sorry
i am sorry和excuse me都是抱歉、对不起的意思,但i am sorry语气较重,表示承认自己有过失或错误;如果为了客气而轻易出口,常会被对方抓住把柄;追究实际不属于你的责任。到时只有哑巴吃黄连,因为一句对不起已承认自己有错,又如何改口呢
5.谦虚并非美德
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但是美国人却把过谦视为虚伪的代名词。如果一个能操流利英语的人自谦说英语讲得不好,接着又说出一口流畅的英语,美国人便会认为他撒了谎,是个口是心非、装腔作势的人;所以,同美国入交往,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有十是十,不必谦虚客气,否则反而事与愿违。
6.同陌生人打招呼
我们在路上、电梯内或走廊里,常常与迎面走来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这时美国人的习惯是用目光致意,不可立刻把视线移开,或把脸扭向一边,佯装不见。只有对不顺眼和不屑一顾的人才这样做。
美国入清晨漫步街道时,若碰到擦身而过的人,会习惯地说早上好;当然,在行人较多的街道上,不必对所有擦肩而过的人都以目光致意或打招呼。
1.切莫搭便车
告诉大家在美国旅行切不可随意搭便车,这是由于美国社会治安情况造成的,搭便车而被抢去钱财或遭到凌辱之类的案件在美国屡见不鲜,有些歹徒看到路边步行的女性,就主动停车,殷勤要求送上一程。如果误以为他是好意,无异于羊送虎口,碰到这种情况,最好还是冷言拒绝,不要多加搭岔。
不仅如此,遇到要求搭便车的人也不要轻易答应,因为有些歹徒、包括年轻姑娘专门等侯搭乘便车,上车后靠威胁等手段诈取钱财。
2.夜间不要乘地铁
纽约的地下铁道极为脏乱,夜间更成为黑社会成员聚集之地。吸毒犯、盗窃犯、流氓、贩毒者齐集于此,整个气氛令人不寒而栗、;如果对此不在意,那么出事之后,纽约的警官不但不会同情你,可能还要责怪你:告诉你夜间乘地铁,不等于在鳄鱼聚集的水中游泳吗出了错,责任在于你自己。
3.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
negro是英语黑人的意思。尤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所以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如此。否则,黑人会感到弥对他的蔑视;说到黑人,最好用black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
4.不能随便说i am sorry
i am sorry和excuse me都是抱歉、对不起的意思,但i am sorry语气较重,表示承认自己有过失或错误;如果为了客气而轻易出口,常会被对方抓住把柄;追究实际不属于你的责任。到时只有哑巴吃黄连,因为一句对不起已承认自己有错,又如何改口呢
5.谦虚并非美德
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但是美国人却把过谦视为虚伪的代名词。如果一个能操流利英语的人自谦说英语讲得不好,接着又说出一口流畅的英语,美国人便会认为他撒了谎,是个口是心非、装腔作势的人;所以,同美国入交往,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有十是十,不必谦虚客气,否则反而事与愿违。
6.同陌生人打招呼
我们在路上、电梯内或走廊里,常常与迎面走来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这时美国人的习惯是用目光致意,不可立刻把视线移开,或把脸扭向一边,佯装不见。只有对不顺眼和不屑一顾的人才这样做。
美国入清晨漫步街道时,若碰到擦身而过的人,会习惯地说早上好;当然,在行人较多的街道上,不必对所有擦肩而过的人都以目光致意或打招呼。
广播
广播业在美国主要是一项私人事业. 广播电台必须领有执照, 并且要受联邦政府的管辖. 每个电台都可自由经营, 为大众提供服务. 广播电台的经费大都来自广告客户. 美国约有7,500个广播电台, 几乎每一个美国家庭都至少有一台收音机.
电 话
美国约有15,500万架电话, 据平均数字显示, 美国人利用这些长达几百万公里的电话线, 平均每天约要打640万通电话. 这个电话系统既庞大又有效. 举例说:一个在纽约市的人打电话给洛杉矶的一位朋友;不消几秒钟便可联络上. 在许多方面, 电话已经取代了电报的地位. 不过, 电报占有重要地位. 电报讯号可以用打字与照像的方式传送. 今日, 大部分的电讯都是由通讯人造卫星和微波系统传送. 美国也有将近97万公里的电报线.
电视
电视多半是广播业用来作商业发展的. 广播公司拥有许多电视台, 大多数的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一样, 由广告支持. 也有许多学校及私人机构设立教育性的电视台, 这些电视台所播出的教学节目主题相当广阔. 电视台也播出高中或大学的课程. 美国第一家电视台于1939年在纽约市开播. 两年后, 第一家商业电视台也出现. 今天, 美国有将近1000家电视台, 几乎97%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
附:国际长途电话
在美国任何地区, 可以直拨电话到全世界七十多个国家. 称为国际直拨长途电话 international direct distance dialing (iddd). 如果住在iddd地区之内, 便可以不经接线生直拨, 节省时间也省钱. 办法如下:
①先拨国际电话代号011
②拨国家号码(电话簿上有表可查).
③城市号码(主要城市电话簿上有表可查).
④拨当地电话号码
例如:从美国某地直拨:
香港011+852+5+当地电话号码
东京011+81+3+当地电话号码
如果在iddd地区内要打人对人 person to person 或对方付款 collect电话, 先拨"01"再接下去拨国家, 城市及当地电话号码, 会有接线生帮助你完成接通, 接线生的帮助增加费用. 如果你住的地区不属于iddd区,可打"0"报知地方及电话号码, 接线生会替你接通, 除非是人对人或对方付款电话, 否则接线生的服务并不加价.
目前美国与中国的电话通讯还不属于iddd地区内, 所以必须先打"0"报知接线生所要打的地方和电话号码, 从中国打电话到美国, 同样先要报知长途台所要打的地方和对方的姓名号码, 始能通话.
美国经济制度的高生产力使得人民获得更多闲暇. 1900年, 工厂工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每周平均高达60小时, 才只能赚到13美元. 今日, 他们每周只要花40小时工作, 却能赚到208美元. 为了协助人民享用闲暇, 城镇到处都有娱乐场、公园及游泳池.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也会建设大公园及其他的娱乐设备.
美国人将大部分的自由时间消磨在家里. 电视提供各种不同的娱乐, 包括电影、戏剧以及职业运动比赛. 而高传真立体音响更使得家里就像一个音乐厅. 美国人花许多休闲时间阅读和看杂志, 在家招待朋友也是美国人生的重要部分之一. 休闲时间增加的另一结果是"自己动手". 家长或家中其他人员利用部分休闲时间从事房屋的修补、装修及其他重建等工作.
早期的殖民与拓荒者深信自由平等, 对这个新大陆而言, 这些理想都是可行的. 这儿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不同的信仰与政治. 为了落地生根, 为了开拓土地, 他们以无比的毅力, 面对一切难关. 对拓荒者而言, 每一个人的斧头都是一样好, 而这些理想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纳入美国的生活中.
家庭生活
美国一般家庭平均有3.39人. 美国人对于自由平等的看法也同样扩展到了家庭中, 美国妇女向来是以独立性着称, 她们与男人一样, 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平等地参与活动. 几乎一半的已婚妇女都有职业. 甚至连孩子们也分享这种平等, 他们参加家庭活动、讨论与计划.
美国工业产品也同样影响到家庭生活. 电器用品使得家务处理更便捷, 冷冻食品、罐头食品与浓缩食品使三餐的准备工作更为简化. 这种种的好处足以解释美国人何以能在工作、家庭之外, 还真找到时间参加活动. 美国人从事各种不同的娱乐活动, 许多人并非常热衷政治上、社区工作上、慈善事业或其他事业方面的活动.
这些年来医学上的进步使美国人寿命急速地延长, 1900年出生的小孩可望只能活到47岁, 但是今日的婴儿却可能活到70岁. 寿命的延长加老人的百分比, 1880年. 100个美国人中, 只有3个寿命超过65岁;现在, 这个数目已由3人提高到10人.
美国人是一个好动的民族. 每一年至少有五分之一美国人搬家. 他们很可能只是为了换个大一点的房子, 或者夫妻俩被主管调任到别的城市. 或者, 如同早期的拓荒者一样, 他们只是为了到另一地区去寻找新的生活方式与机会.
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活跃在保龄球、棒球、高尔夫球、网球以及其他运动场上. 许多人热衷参加职业选手与业余选手一同竞争的比赛. 每年有数百万的美国人选读各式各样的课程, 以增加学识与见闻. 还有些人则选择一些音乐、摄影、集邮、绘画之类的嗜好. 更有许多人把他们的休闲时间花在当地的政治活动上或在社会服务机构中作事.
美国人都殷切地期待假期. 二十年代, 雇主们开始接受新观念, 就是让他们的雇员们每年都有一个照付薪资的假期. 今日, 几乎所有的工作者, 无论在公司或工厂, 每年都可以得到一个长达两星期的假期. 有些雇员甚至可以有三星期, 或者更长的假期. 每年夏天, 成群的美国人收拾行装, 前往各个不同的娱乐区. 愈来愈多的美国人利用他们的车子露营, 或者利用旅行拖车带全家到休假的目的地, 许多家庭在外面露营几天或几周. 空中旅游更使美国人可以方便地选择在美国境内不太远的地方、甚至到其他国家渡假.
美国有许多礼俗与中国人不尽相同, 为了入境随俗, 尽快打入美国社会, 新来美国的华侨同胞, 都希望能够多了解一些美国的习俗与社交礼仪. 在此谨将美国人平常的一些重要礼俗择要简介如下, 希望能对新移民同胞有所帮助.
说话有礼貌
美国人从小就养成说话要有礼貌的习惯,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即使与家中父母, 兄弟姐妹说话, 也都会使用"hi" (你好), "please" (请)及"i am sorry" (对不起)等客套话.
尊重个人稳私
美国是一个特别重视个人稳私的国家, 美国人不会问新结识的朋友任何有关个人之经济、宗教、婚姻状况及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如:「你每个月赚多少钱」、「你家里都有些什麽人令尊在哪工作」、「你这房子是多少钱买的」、「这次总统大选你会选谁」
礼让妇女
美国人通常不会问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的年龄. 有教养的男士通常都会抢先一步去为女士开门、请妇女先行上下车或进出电梯, 若与妇女在街上同行时, 男士都会走在靠近有车辆行驶的那边, 以保护同行妇女的安全.
守法与公德
在美国开车, 人人都得遵守交通规则, 绝对不能闯红灯、乱呜喇叭, 也不应过度超速驾车, 而且一定要礼让行人穿越马路.
美国人有事得排队办理时, 都是以到达的先後次序站队等候, 如果有人不守规矩插队时, 只需说句「对不起,我在这儿排队呢!」(sorry, i think that i am the next in the line. ) 对方便会很不好意思的说"oh, i am sorry" (对不起)并且大队伍後头排队.
看场合穿衣服
美国人穿衣服是因场合而异, 与身份无关. 达官贵人去参加野餐或爬山等聚会时, 一定也是着便装、球鞋, 相反的即使是清洁工人去参加正式的宴会时, 也都会穿西装打领带的. 所以, 美国人在应邀参加应酬时, 事先一定都要问清楚这个场合应该穿什麽衣服. 值得中国人特别注意的是, 在美国,「睡衣」是只能在室内穿着的衣服, 睡衣万万不能穿到室外去.
宴客重气氛
美国人在家里请人吃饭时, 特别重视宴会的气氛, 餐桌上的刀叉、盘子及餐巾等都会排列得非常漂
亮, 可是客人却不一定真能吃到什麽好吃的东西. 美国人的烹饪不是生吃、水煮, 便是放进烤箱里去烤, 既简单方便又容易控制时间, 所以当客人抵达时, 女主人早已万事俱备, 菜饭全已准备妥当了.
此时, 女主人的主要任务便是要周旋在众宾客之间与大家寒喧话家常了, 如果这时还得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的话, 依照美国人的规矩这是很失礼的. 正因为如此, 所以, 应邀去美国人家里做客吃饭时, 最好能故意晚到十分钟左右, 如此可以多给女主人一点儿时间做准备工作.
大人聚会,小孩免请
美国虽是儿童的天堂, 但是绝大多数的大人聚会却都不欢迎孩子参加, 所以美国年轻父母参加社交应酬时, 都得提早在好几个星期以前就找妥看孩子的人(baby sitter ), 届时好来家里看顾孩子.
baby sitter 的工资都是按钟点计酬的.
偶尔如果主人说这一次的聚会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时, 做妈妈的在出门之前一定都会对孩子一再耳提面命,再三叮咛孩子在人家家里做客的时候一定得注意言行举止, 要听话, 要有礼貌. 所以, 美国孩子在外头做客的时候, 都表现得非常听话和有礼貌.
礼轻情意重
美国人不流行送厚礼, 但应邀去美国家庭吃饭做客时, 如能选购一份小礼物, 如一棵小植物盆景(有根的植物或花卉)带去给女主人, 是非常受欢迎的.
喜爱宠物
美国人喜欢养宠物, 特别是狗和猫, 但是在未经主人同意时, 最好别随意逗主人家的狗. 美国人带狗出去在住宅区散步时, 会带着为狗清除粪便的工具和袋子. 有责任心的美国人会将家中养的猫狗带去兽医那儿做节育手术的. 另外, 无论你多爱狗, 都不可以与为盲人服务的导盲犬表示友善, 以免干扰了牠的导盲工作.
美国人的称谓与签名
美国人平常都喜欢彼此互相以名字相称, 不带姓、不带先生、小姐或太太等客套的称谓. 不但邻居、朋友、同学、亲戚之间如此, 在办公室里同事之间, 即使是上司与部属之间, 亦均以名字相称. 不过若是上司称其部下为某先生、某小姐、某太太时,那麽这些部属就应该也称呼他们这位上司为某先生、某太太、某小姐或某经理才行.
在美国经常都得签名, 正确的签名方式应该是同时签上姓氏与名字, 但是不要加上职称与学位.
付小费表谢意
美国人在餐馆吃完饭付帐时, 一定会给侍应生至少15% 的小费(即帐单金额的15% ). 如果服务特别好的话,则付20% 的小费, 同样地美国人去美容院或理发厅烫发、剪发, 付帐时也付至少15% 的小费. 美国人也会给在旅馆替他搬运行李的服务员及在停车场为他停放车辆的服务生两、三块钱小费表示谢意. 花店派人来送花或披萨店来送披萨时, 也会支付两、三块钱的小费.
乐捐与义工
美国社会贫富悬殊很大, 有很多贫困无依的美国家庭及个人极须救助, 所幸美国很盛行乐捐及做义工. 有钱的人或公司常会捐款供医学研究, 设立奖、助学金及资助贫困家庭等, 普通的老百姓也都喜欢出钱、出力, 做些量力而为的捐献或定时到学校、医院、养老院或慈善机构做义工服务. 美国的高中学生也会定时参与各种的社区义务服务工作. 政府为鼓励人民乐善好施, 无论是捐给公私机构或个人的任何慈善性的捐款, 每年在报税的时候都可以获得宽减额的优待.
体贴主人的访客
美国人是不会做不速之客的, 去任何亲友家前, 一定会先打个电话去问问人家是否方便, 即使是去父母、公婆或成年子女家亦不例外. 要是有所不便接受来访, 也会直言相告, 希望改成其他时间再来.
美国人家里多半舖地毯, 但是美国人在家里是不脱鞋的, 所以他们是绝对不会要求来访的客人脱鞋入室的. 美国人认为要访客脱鞋是不礼貌的, 但是在美国的许多东方人家里, 女主人会希望访客先脱鞋再进入客厅的, 所以去东方人家, 大家会自动脱鞋.
美国人如果在亲戚或朋友家过夜, 走时一定会把床上的被单、褥单及枕头套撤下来, 将床罩拉整齐, 并且也会将已经用过的大、小毛巾拿下来放在浴室地上.
其他应注意事项
a. 有人打喷涕时, 美国人就会异口同声地对他说"bless you", 打喷涕的人也都会说"thank you" 致谢.
b. 在公共场所避免打嗝, 如果不小心打了嗝, 就得赶快说声"execuse me ".
c. 不在公共场所使用牙签剔牙.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人在他乡,必然要遵守当地的习俗,才能更好的融入另一个大集体。去美国留学,也该去了解一些美国礼仪规则。
仪表方面:美国人的衣着随着场合不同而有天差地别的区别,只要是上班、赴宴会等一定盛装出席,而平时则可以穿的比较随意、休闲 。此外,美国人在穿衣上很注重细节,例如女士在办公室应穿裙装,参加婚礼、丧失等应尽量选择黑色等素色的服装。
乘车方面:首先,搭车的时候,每个人在车内所坐的位置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尊卑。例如,在出租车上,最大的是后座右方,左方次之,最后为中间,因为主驾驶为司机,因此,副驾驶为最卑微,但是如果主驾驶位是友人,此时旁边的座位坐着的是主人最尊敬的人。情侣之间搭车,美国与中国很大不同的一点事,美国的男士会让女士坐后座右方,自己绕路进去车内后座左方。深刻的体现了美国男士的绅士。
饮食方面:了解下美国饮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美国人用餐是很讲究礼仪的。在美国电影中,如果有人在餐厅里面喝汤的时候发出很大的声音,会被整个餐厅的顾客耻笑。的确,无论是吃食物或者喝东西都不能发出声音,在美国这是不礼貌的表现。正式用餐前,应该把餐巾应铺在膝上;如果餐巾较大,应双叠放在腿上,餐具的使用有一定的顺序,应该由最外面的一副刀叉开始使用,食物用叉子压紧,切成小块然后放进口中,整个用餐过程也是极其优雅的,千万不要大声喧闹。尤其西餐厅礼仪更加要注意。
如接到请贴赴宴,要注意下面几点:
a:确定自己是否有空赴宴,应该先给主人一个答复。看清楚喜帖上有没有相关的提醒。
b.仔细阅读邀请帖,看看里面有没有关于服装的规定,还有就是赴宴时间。
如果邀宴宾客,则主人应注意:
a.陪客:应邀请与主客关系较良好的人做陪。会让客人感觉更舒适,更喜欢这场宴会。.
b.食物:考虑客人是否有宗教信仰,其次是否有忌口的食物,尽量避免在餐桌上出现客人无法进食的食物。
c.座位:客人的做法要依据阶级、尊卑的划分,因为美国是个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此外,男女、夫妻、中外分坐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主人有一个固定位置,是背对门。
美国人喜欢进餐时小酌一杯,宴会上饮酒种类的选择随当日主食而定,在国外,佳肴跟酒的搭配是一门学问。如吃鱼则喝白酒,吃肉就喝红酒。中国人喜欢强迫客人喝酒,美国没有这个习俗,大家尽兴则已。
一个国家都有成千上万种习俗,何况是国与国之间,美国也是拥有众多移民,其中的风俗丰富多样,国际社交礼仪规定也是多如牛毛。在美国生活期间多多留意,就会越来越习惯。
当年美国总统独立候选人、亿万富翁罗斯·佩罗(ross perot)在一次 对选民的演讲会上,连续数次用到你们这些人(you people),结果遭到舆论界批评,后来民意测验还显示其支持律因此降了几个百分点。在这里,佩罗就犯了阶级歧视的错误。当然,作为一个留学生来说,经济地位本来就在 最底层,对人说说you people倒没关系;这也说明用词得当与否,与身份有关。
我刚来美国时,在一门大课上做ta,一个教授下面有十个ta带实验,教授和我们ta定期开会,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次期末将临,教授让我们各自介 绍一下班上同学的学习情况,特别要了解一下哪些差生要开小灶。轮到我发言, 我一下醒悟到差生这词不会说,当时第一反应是poor students,想想好像不对,没准还有歧意,故决定用bad,心想反正大家知道我英文臭。当时我大概也就结巴了一秒钟,教授已经查觉到什么,立即鼓励我说,没关系,尽管讲。我于是就用了个those bad students。这当然与我身份不符,有智力歧视之嫌。当然那时大家都理解我(全系就我一个留学生做ta),故会议继续进行。在我说完后,另一位平常常教我英文的ta发言,特别加重语气说了some weak students in my class......我当时就想,嘿,又学了一词。
下面就再举几个例子:
胖─fat
说人fat,是极其粗鲁的用词,即使是背后说人时,也不可用此词。一般说来,最好避免,实在避免不了,可用heavy替代,如:she’s a little heavy。顺便说一下,千万不要问女同学的体重,比问年龄还要粗鲁。
危险区域─恶邻─bad neighborhood
用bad neighborhood,就有阶级歧视之嫌,委婉的说法是tough neighborhood。相信大家都清楚,在美国是穷人越多的地方,阶级斗争越激烈,所以你应该尽快弄清你生活的城市里哪些地方是穷人聚居地,如果你问老美,最好用tough neighborhood,而应避免使用bad neighborhood。与bad neighborhood相伴的是:穷人─poor people。委婉的说法是the people living under welfare,复杂是复杂一点,但还是不应嫌麻烦。
合体─fit
嘿嘿,信不信由你,fit这个词用得不好就是性骚扰。首先要明确一下,任何时候称赞女性衣着漂亮,都是恰当的,但如何措词却有讲究,简单一点,nice dress就足够了。如果某位女性─你的学生,穿得比较紧身,浑身上下是s,这当然是赏心悦目,但如果你说:你的衣服很合体,the dress fits you very well,就等于是在说你的眼睛不老实。那么,如果人家衣着宽松,你能不能用the dress fits you very well呢?不仅不能,而且更可恶;如果你用了,不仅说明你的眼睛不老实,还说明你存心挖苦别人身材不好,没s。
应该说明的是,在大学里,由ta造成的性骚扰是很少的,环境对这方面的要求也相对宽松。比方说,如果你在公司,当着女同事的面,一口一个fuck,那肯定是不行的。但在学校里,特别是是在计算机房,很多教授都是一口一个fuck, 根本不管有没有女生在场。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回,我的一位也是当ta的美国同学的一个女学生要补考,该ta就让该女生在他的办公室里答题,女生在他的办公桌前坐下后,他把考卷一扔,甩下一句:don’t fuck up my stuff on the desk.说罢他slamed the fucking door,扬长而去。当时,那女生还认真地答了一句:i won’t.
后来,我也碰过几次类似的场合,每次那句don’t fuck up my stuff on the [fs:page]desk都到了舌边,又被我压了回去,因为我不敢,怕掌握不了分寸;我只敢在出门时, 恶狠狠地slamed the fucking door,呵呵。
宅是最近流行起来的,出国留学在海外很容易形成华人间的朋友圈,彼此之间相互照顾,淡化思乡之情、感受家的温暖,无可厚非,可一旦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刻意减少或者拒绝与其他人的接触与交流就未免有些得不偿失。如果真的如此,可能会出现在国外留学多年仍对当地文化知之甚少的局面,适应异国文化更无从谈起。
诚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诚信问题在国外尤其被看重。国外在学术上非常严谨,因此如果在学术造假的话代价会很大。不仅学位论文,就连平常的课堂报告、课程论文在引用他人内容时都要注明出处,否则放入庞大的论文库中对比检索,只要有一个短句抄袭都会被标示出来,受到零分成绩、取消学位或者开除学籍的处分。论文写作尤其是毕业论文是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依据,抄袭是绝对禁忌。
一方面,家长将我们送出国门并不容易,而高额的留学费用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对工薪家庭而言;另一方面,国外高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教育体制是吸引我们出去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我们没有理由选择不用功甚至是翘课。翘课不仅是一种资金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一种对家人尤其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除此之外,国外对于留学生的出勤率是很看重的,如果留学人员的出勤率不能保证并且警告之后仍然不改的话,校方有可能会取消该学生的有效签证,更有甚者取消留学资格遣送回国。
美国高中生打暑期工,除了可将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运用,更可以熟悉社会,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好一定基础,这又何尝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呢但是许多家长因为不懂法律,造成了孩子在工作时遭受意外。根据加州劳工局公布的数字,美国每年有70名18岁以下的青少年因工伤而死亡,另外10万名18岁以下的青少年因工受伤,需要被送到急救室救治。
那么对于高中生暑期打工安全问题,首先就应该明确,哪些是高中生不能做的工作呢在工作时间上,有些什么规定呢律师表示,劳工法明确规定,18岁以下的高中生打工,不能驾驶汽车,不能驾驶起重车,不能使用电动工具,包括剪刀、压碎机及切肉机等等,同时也不能接触酒精饮料。对于14岁及15岁的青少年的要求更严格,他们不能在厨房操作烤箱及烧菜,不能在洗衣房工作,不能在建筑工地及工厂工作,不能装卸货物,不能攀爬高梯等等。同时,在夏天他们只能接受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这个时间段的工作,而且每周不能超过40小时。
在洛杉矶联合学区办公室工作的珍妮告诉记者,所有在暑期工作的青少年,都需要向学区或者学校办理一份工作许可证,以确保孩子在参加任何工作之前,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并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她还指出,美国高中生暑期打工会去很多私人公司,可能无法提供工作许可证,但是很多家长还是会去为孩子申请工作许可证来确保人身利益。
以下提供一些各国的转换插座标准供参考:
目前,世界上的用电插头存在着多种标准有中国标准、美国标准、欧洲标准、英国标准和南非标准等。
中国标准
中国标准的插头除中国外,还有澳大利亚使用,特征是三个扁头;
美国标准
美国标准的插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使用,特征是一圆两扁;
欧洲标准
欧洲标准的插头在德国、丹麦、芬兰、法国、挪威、瑞典、意大利、荷兰、波兰、葡萄牙和韩国等国家使用,特征是两个圆头;
德国民用供电电压是220v±10%,50hz,和中国一样。购买时也可以说要购买德标转换插头。
英国标准
英国标准的插头在英国、印度、巴基斯坦、新西兰等国家和中国香港使用,特征是三个方头;另外英国也有2脚插座,一般用于电动剃须刀,伏度比较小不适合中国的电器电压。
欧洲各国插头标准较多,还有意大利标准、瑞士标准等等。
南非标准
南非标准的插头主要是在南非使用,特征是三个圆头。
我们出国时带的电器一般都是国内标准的插头,因此在国外大多数国家就无法使用,如果在国外再买相同的电器或转换插头价格相当昂贵,为了不影响旅行一般旅行社都建议大家出国自己准备好几个旅游转换插头。
通常留学生对这些产品都不是很注意,以下作些简单介绍,方便你购买时参考:
购买地点:
转换插座等商品在五金店、大型的商场电器卖场、电脑城、国美等地都可能有卖的。买的时候说明要何种标准的转换插头即可,一般转换插座买两个就够了,可以再买两个插孔多的排插。另外网线可以带根十米的,虽然宿舍会配,但是租房子的时候还是可能用的上的,世界通用。
转换插座
目前转换插头类型主要分为这几类:英标,国标,美标,欧标,南非标,意标。
转换插座就是一头安插不同类型的插头,另一头接到电源插座上,使得国内的电器插座也能连通到国际电源。好的转换插座插孔都是符合标准的,且不会像那些小摊头上的零装产品那样插头长度不符合规格,且很快就出现松动脱落,坏了也找不到保修,目前市面上口碑较好的可来博、稳不落这两个品牌的转换插头质量就很有过关,可经久耐用。另外有些地区(如台湾、日本、美国、加拿大)的标准电压是110伏,国内的220v设计电器使用不会损坏,但达不到最大功率。
接线板
传统的接线板是长方形的,线拖得很长,使用携带不方便,而且插孔类型太过局限,国外的电器不能安插。如果是出国的话最好带上可以适用全球各类插头的电源插座,这样的话就可以连接多国的电源而无须复杂的电源转换。像贝尔金的全球通插座适配器,优点是小巧便于携带。另外还有一种多功能的全球通转换接线板,结合了转换插座与接线板的功能,电线还可以回缩起来,非常方便使用。
用电,电器小知识:
1.世界上大体有两种电压体系,一是110伏左右,比如船上的电压,因此它的设备都是按照这样的低电压设计的。另外一种就是220伏左右,其中包括了中国的220伏及英国的230伏。同属一种电压体系的中国电器带到英国去用,电压则根本不应该是个问题,因为大部分的电器都有20%的电压浮动范围,比如海尔彩电的浮动范围都标有:ac 90-260 v 50hz,作为精密电器产品的彩电在90到260伏的电压下都可照常用,更别提其他如电炉电饭锅等设备了,230伏的电压只是让他们加热得更快,没有任何问题
2.很多电器有适配电压,即可以适合110伏-240伏的电压,如充电器,笔记本电脑,电脑(需调节),剃须刀等。你可以看看你的电器标志。
3.电压是230-240伏的国家也可以用中国的所有电器,因为国内的电压最高可达250伏。
综上所述,各国国家的插座和电压标准都是有很大差别的,留学生一定要对上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上都是出国留学前要知道的一些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